
圖說:
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慶祝保生大帝1030歲聖誕,二十日舉行「過火」儀式,信眾恭捧保生大帝神尊,赤腳通過冒著白煙的高溫炭火,象徵去除汙穢,增添神威。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九十七年四月二十日
「過火」為民俗祭典的儀式之一,目前在部份地方的民俗節慶之中尚保存此一儀式,如台北縣大龍峒的保安宮、野柳的保安宮、卯澳的利洋宮、宜蘭縣二結的王公廟、桃園縣竹圍的福海宮等。過火的用意為洗滌神明周遭的污穢,並增添威靈;而一般民俗相信,神明過火可以增加神力,信眾過火可以保身體平安。
以大龍峒保安宮的過火儀式為例,在莊嚴的古禮祭祀儀式後,依神明所指示的起火龍方向及時間,來準備過火儀式,而參與過火儀式的工作人員皆需先淨身過。首先將過火的場地淨空,閒雜人等不得進入,將一把把的香束倒立堆成圓錐狀作為火引子,倒入大量的木炭及銀紙,再引燃香束銀紙來燃燒木炭。不過,現今大多會利用火焰槍來加速木炭燒至通紅。此時,隨著木炭的逐漸燃燒,現場也開始炙熱起來。待木炭燒紅之後,接著用兩端接著長竹竿的鐵管,來回並上下將木炭堆推平壓碎成約十公尺長的「火龍」。待過火的時辰到來,再將火龍上灑上厚厚一層的粗鹽,此時因著鹽吸熱後的熔、汽化效應,現場頓時煙霧瀰漫、炭屑飛揚;而火龍上的溫度也隨著粗鹽層的隔絕而降低。接下來是過火儀式最高潮的緊張、刺激時刻,先由道長領前「開火路」通過,緊跟著乩童、執令旗者及眾抬神輿者等,皆一一打著赤腳跑過燒紅的火龍。最後,再將神明請回寺廟,才結束整個儀式。
在過火儀式結束後,有一些民眾拿著鐵筒撿拾燒過的木炭回去,民間傳說這種的木炭帶有神明的靈氣,泡水飲用可保平安、治百病,尤以醫治咳嗽等症狀特別有效。姑且不論其可信度,然民間的宗教信仰對於安定民心、團結地方士氣,是有其一定的效果及作用。而我們亦從參與地方的民俗節慶機會中,感受到 臺灣鄉土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