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何蘭人佔據台灣,為祭曾文溪河洪,於距本宮東側600公尺處之曾文溪畔栽植三重之八卦形之檨仔樹,何蘭人離台後,首由本庄開基祖宅內角先民 謝兩水 先生搭塔屋管理,斯時因附近一帶土地荒廢待墾,且位於曾文溪畔,補魚甚為方便,五口灶內,莊姓、潘姓先民相繼由外地移民到此定居,結為一部落,又因有三重八卦形檨仔樹之故,檨仔林庄名由此而得之。
日據時代昭和八年(民國二十二年),曾文溪治水工程施工,檨仔林部落全部劃為工事範圍,全部落住民遷居於今之本部落,新部落及五塊厝,庄名仍為檨仔林。

本庄供奉主神保生大帝,及配神天上聖母、開台聖王、田都元帥、中壇元帥,註生娘娘,據記載保生大帝於乾隆二十一年,開台聖王於光緒二十二年,即開始供奉,而註生娘娘係於民國七十八年本宮重建安座時,由玉勅西港慶安宮求乞香火分靈奉祀,其餘因年代經久無從查考。

本庄在為建廟前,神像均安座於爐主家,例年祭祀亦以爐主發起塔壇慶典,逸至臺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八年庄中耆老 謝天化 先生因感念神恩浩蕩,德澤惠民,但諸神像安座無定所,信徒膜拜不便,率先倡議經全體信徒之同意,首次在現址建廟,名曰鳳安宮,復於民國七十六年,因原有廟宇結構簡陋,古老狹小,廟柱年久腐蝕樑瓦岌岌可危,經信徒大會議決,並蒙旅外鄉親及在庄眾信徒解囊捐資於原址鳩工重建,祈願諸神祇神感更顯赫,香火更旺盛。



連結檨林村鳳安宮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