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寮興安宮沿革誌
溪南寮興安宮主祀:普庵祖師
配祀:李府千歲、吳府千歲
黃府大千歲、黃府千歲
太祖仙師、福德正神、黑虎將軍
本宮現供奉正神計有普庵祖師、李府千歲、吳府千歲、黃府大千歲、
黃府千歲、太祖仙師、黑虎將軍、福德正神等諸神,係明朝永曆十五年
民國前二二零年由我們祖先追隨延平郡王鄭成功護之來台者,由於本里
供奉烈位正神有前列之多,若欲詳述來歷恐非易事,故僅就最初來本里
主神普庵祖師之來歷概述如下:〈下述祖師生平,有些字字跡剝落,再
加上為文言文,小弟看不懂,而省略〉
禪師〈西元一 一 一五年至二六九年〉名印肅,永曆十五年民前二二零
年,先人隨延平郡王鄭成功奉明正朔率師渡台驅逐荷蔻,建都東寧以圖
復國,實施寓兵於農政策,吾先人即定蕭瓏社〈今佳里〉邊,港墘子定
居寒暑送運至清朝乾隆二十六年民前一五一年族人遵照神意於港墘子搭
建茅屋做神廟供奉梁府千歲,康府千歲,池府千歲,揚府太師,普庵祖
師等五尊由唐山帶來開基之神像,一時香火鼎盛,道光二十年民前七十
二年,台灣將曾文溪之地割歸黃、方各姓及郭、方各姓,而將未墾殖之
地收為官有地,有割給墾地征租黃、方各姓,從溪北之地分為七十二份
立界拓殖,咸豐二年民前六十年,地方逐漸發展後族人子孫要分佈各處
,村庄五尊神像,為仍供奉港墘子一地祭拜不便,遵照神旨分配神像如
下:埔頂分奉揚府太師,樹仔腳分奉康府千歲,塭子內蚶寮分奉池府千
歲,七十二份竹橋分奉梁府千歲,溪南寮庄分奉普庵祖師到南地仔,今
之西北堤防岸邊定居,以曾文溪南端庄名,遂稱謂溪南寮矣光緒十三年
民前二十五年台灣省台南府嘉義縣西港保,民前十八年中日甲午戰爭清
廷戰敗簽馬關條約,日人統治台灣將三府改三縣,光緒二十七年明治三
十四年民前十一年改為二十廳,宣統元年明治四十二年民前三年,改為
十二廳後日人改五州為三廳,當時本庄屬塩水港廳北門嶼七十二份派出
所管轄,在由溪南寮先人盡智竭虞醵資興建砌磚木樑古色古香之廟宇,
署名『合安宮』一時香火鼎盛,後因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全庄及廟宇被
曾文溪洪水沖毀,全庄移居現在住址後,改為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溪南
寮,臨時搭建草茅代做廟宇,經過數年間,改建半堵磚水造,供奉烈位諸
神旦,年久失修雖半壁僅存,被日本人用於農事實行小組合迄,民國三十
四年昭合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地址改謂台
南市安南區南興里,當時普庵祖師,李府千歲,黃府千歲等諸神大顯神通
神靈顯赫,保國護民,人人安居樂業,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共匪侵犯金馬
發生砲戰即是八二三炮戰,當時本里拾餘名青年奉召入伍隨軍隊在金門前
線守防迎敵,最激烈時普庵祖師,李府千歲,黃府千歲等諸神大顯神通威
多顯赫出現在金門外島,指示弟子勿憂勿懼堅心為國效勞,又在本地乩童
下壇指示在金馬當兵之子弟絕對平安無事榮歸,八二三炮戰結束,果然應
驗,個個平安回家種種之奇蹟,致此里民發動建廟宇之議,當時董事施天
送,黃文彩為主體,輔助員施金水策劃兼會計黃明決等於民國四十九年間
策劃先建中殿,完成後再建兩廂房改名謂『南安宮』,經過轉勢變遷,
地形轉變致廟地低雨期積水之,故里民有關節炎,風濕症者甚多,有此
型態出現,眾諸神乩童下壇示意對本廟有重大關係,祿位必須改革,以
後全庄户民更會大發展,遂民國七十年成立籌備委員會以建廟宇事項,妥
善後改謂重建委員會,聘請黃國展省議員為會長,蘇南成市長為名譽會
長,本里分五柱各柱推選五名委員〈下為溪南寮五柱委員姓名故省略〉
於民國七十年農曆十月十日聘請蘇南成,黃國展動土再建坐壬向丙廟名
再改謂溪南寮『興安宮』刻歷滄桑至今廟貌具成因並立誌之。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農曆十月初十日吉旦
溪南寮興安宮 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