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聖宮沿革


 


「太聖宮」是好美里的信仰中心,就像其他廟宇一樣,扮演著護國佑


民的角色。宮內奉祀台灣第一尊榮獲教育部鑑定為明末雕刻作品的媽


祖聖像-魍港媽祖。以地理位置而言,太聖宮位於明末清初之倒風內


海西側,此地古稱魍港。以二小丘之上青榕成峰,中有闕口,稱為青


峰闕,俗稱青龍關。明天啟元年,西元一六二一年,顏思齊、鄭芝龍


率眾來台,屯駐於此,立小廟於小丘之東南,以奉祀媽祖香火,並以


此為中心,開拓魍港內海諸地,及開發有成,往湄洲祖廟,恭迎媽祖


聖像來青峰闕奉祀,即太聖宮今所奉祀的媽祖聖像。但也有人認為,


在顏、鄭未到魍港之前,魍港已有此尊媽祖聖像。天啟四年,西元一


六二四年,荷蘭入據台灣,青峰闕依舊由鄭芝龍統治,即使崇禎元


年,西元一六二八年,鄭芝龍投降明朝,部眾仍留居魍港。崇禎三


年,西元一六三0年,福建大饑,鄭芝龍招募饑民來台開荒。於是漢


民大增,乃於網港內海四周及其港汊,開墾外九莊。而此九莊,有大


奎壁、井水、下茄苳諸莊來迎香火奉祀,故此三庄之媽祖雕刻手法與


太聖宮所祀魍港媽祖相似,即為明証。


 


荷蘭人曾在魍港口岸築青峰闕砲台以扼守邊疆,期間古太聖宮曾遭颱


風大水沖毀,荷蘭士兵將媽祖神像迎入青峰闕砲台奉祀,所以魍港媽


祖又有「衙門媽」的稱呼。然在鄭氏時代(1661-1683),一因急於


反清復國,一因湄洲祖廟為清廷所壟斷,用於分化台灣民心,乃有創


設王爺信仰之舉。入清之後,朝廷有意消滅在台殘存的勢力,乃對台


灣採行封鎖政策,於是青峰闕居民四散。更因魍港失去港口功能,人


口外流,地方衰微不振。民國二十三年,風颱,八掌溪改道,太聖宮


為洪水沖毀,媽祖金尊由民間輪流奉祀,是時,戶籍只剩一千餘戶。


台灣光復,海埔擴大,撈捕養殖技術耀飛猛進,住民生活始得起死回


生。為償三百餘年歷代祖先之宿願,乃有復建太聖宮之議。台灣光


復,民間籌資重建小祠。民國六十一年舊曆十月二日,太聖宮重建動


土。民國六十五年,媽祖誕辰之日入廟安座。廟內前殿奉祀李府千


歲、程府千歲、九龍三公魏天忠、令公爺(疑似令狐爺)、尹府千


歲。後殿奉祀開基明朝媽祖。民國七十五年續修後殿左右廂房。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十六日,成大史學教授石萬壽發表魍港太聖宮媽祖


像,為湄洲來臺最早之媽祖像,引起宗教界及地方人士高度關切,於


是太聖宮積極聯繫省文獻會、行政院文建會、教育部,委派專員蒞臨


太聖宮鑑定。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教育部依據文化資產保


存法施行細則第九條之規定,聘請三位學者專家蒞臨太聖宮,廟方代


表是成大教授石萬壽。石教授認為,魍港媽祖像,表情威嚴,臉型較


長瓜子面,身體較長,且座椅較小等等都與清初的媽祖神像有所不


同。結果,魍港太聖宮媽祖像雕刻特徵,符合明朝典型媽祖像,屬於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第一款所稱之古物。於是,魍港媽祖成為台灣


第一尊榮獲政府單位鑑定為明朝雕刻作品的媽祖神像。


 


 無論是「魍港媽」或是「衙門媽」,祂是魍港的守護神,漁民拜祂,


商旅過客拜祂,病人求祂,今天「魍港媽」聖像的底部,已經被剔出


一個小窟窿,據說這是因為媽祖對來求治疑難雜症的病人,會經靈媒


派藥方,對於急難病症,就會指示在神像底部剔一薄片,和其他藥方


煎服,因此才會有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窟窿。


  魍港這個小地方,嚐盡幾百年的辛酸,歷經二百多年的凋零之後,目


前的太聖宮,以移入村內,建地大庭,面積寬敞,面貌巍峨堂皇,對


一個僅有數百戶的漁村來說,這座太聖宮也是代代子民回報媽祖恩澤


的情義。



布袋鎮好美里舊稱「魍港」、「蚊港」,也稱「虎尾寮」,原本是一個古老的漁港村落。當地的太聖宮所供奉的媽祖「魍港媽」,是國內唯一由教育部鑑定為明末雕刻作品的媽祖聖像,是顏思齊、鄭芝龍於1621年率眾來台,在好美里一帶從事開墾後不久,回湄州祖廟恭迎來奉祀的,特徵是臉型、身體較長,神情威嚴、座椅較小,與清初以後的媽祖神像造型不同。據說在荷蘭人據台時期,曾經在魍港築青峰闕砲台防守,某次颱風洪水沖毀了當時的太聖宮,荷蘭士兵便將媽祖神像迎入青峰闕砲台奉祀,因此,魍港媽祖又有「衙門媽」的稱號。而昔日村民祈求媽祖治病,常隨神明指示在木雕神像底部挖木片煎藥服藥,據傳神蹟靈驗,也得來「割肉治病魍港媽」的美名。

某年的農曆3月22日媽祖誕辰,好美里的居民有感於魍港媽的恩澤,發起舉辦眾神海上會香活動,獲得朴子、東石、義竹沿海地區的各廟宇共襄盛舉,聲勢浩大,民眾反應十分熱烈,此後便年復一年的辦了下來。這場結合濱海觀光資源的海上宗教大會師活動,與大甲媽祖南下新港遶境的陸上宗教盛事相互輝映。除了嘉義縣近海鄉鎮之外,近年來亦有來自高雄、台南、彰化、屏東等地的廟宇參加,往往有數十、甚至上百艘各式船筏及數千信徒參加。


祭典當天,由主祭者將魍港媽祖聖像從廟中迎出安座上巒轎後,在各式熱鬧陣頭的簇擁下,前往港口插上黑令旗,並抬著媽祖神轎往海岸邊衝去,舉行「衝水路」的靖港儀式,而後與其他來自各地廟宇的媽祖神轎,分別搭上船筏。一時之間只見海上密密麻麻插著令旗的船筏,在鞭炮鑼鼓聲中,陸續出發,前往海上由信徒們事先搭建的會香平台。船陣浩浩蕩蕩、綿延數海里,沿途信眾拋撒金紙,鞭炮、鑼鼓聲響徹雲霄


眾船到達會香處,便由主祭者在平台上進行祭天與媽祖祝壽大典,信徒們則留在各艘船上祭拜。而後分別搭載各廟宇眾神和信眾的船筏,則由四面八方駛往架設在海上的會香平台集結,並交換紀念信物、閤爐,然後回駕。參加海上會香活動的信徒都對活動相當熱心,因為他們認為在媽祖誕辰時送上祝福,會得到媽祖的庇護,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順利。事實上,早年「魍港媽」回大陸祖廟進香時,便是採取這種方式,因此如今的海上會香活動,其實也可以讓信徒體會先民早年「刈水香(海上會香)」的盛大場面。


這項由信徒們自發舉辦的宗教盛事,如今更得到嘉義縣政府的支持與挹助,將宗教文化結合了休閒觀光的元素,擴大為「嘉義濱海媽祖觀光季」活動,內容除了祭典本身,也往往結合濱海風光導覽、農漁產品展示品嚐、觀光漁筏生態之旅、傳統藝術及民俗展演、藝陣表演、特產展示等活動,為媽祖舉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壽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ds701019 的頭像
    gds701019

    南瀛采風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