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元月中旬


口佳里鎮建南里金唐殿


口朱雷殷三王


  金唐殿的前身可能是蕭瓏社的公廨,在今廟 旁,原祀有「阿立祖」;明鄭時 期,漢人入墾後,因初到台灣,無處供奉帶自家鄉「渡海保平安」的保護神「蕭 王爺」和「佛祖媽」,曾暫時寄奉於公廨,內與「阿立祖」同居。後來平埔族人 受漢人影響也裝塑神明「金元帥」和「方娘娘」,同祀於公廨內,形成「番仔佛 」和「唐山佛」合祀的有趣景象。由此或許可提供我們「埔漢交通」與「平埔族 漢化」的一點訊息。

  十七世紀末,漢人己在此發展成散村型的「蕭瓏庄」,遂有建廟之議;康熙三 十七年(1698年),被認為是蕭瓏庄漢人開基祖的 林可棟,獻今廟址建廟,仍合祀 漢番神並獻一匾為「宏文求莫」。乾隆年間,庄民因為聽說奉祀朱、池、李三老 爺的「台灣縣保大西里大人廟」(即今台南縣歸仁鄉大人廟)神威顯赫,香火鼎 盛,遂前往「分香」迎回奉祀;之後,信者日眾,香火不斷,不僅逐漸取代原有 漢番神明而成為主神,同時廟也改稱「代天府」。不夠,雕造的金身是朱府千歲、 雷府千歲和殷府千歲等三姓王爺,而非「大人廟三老爺的朱、池、李三王爺。其 原因可能有三:其一,迎神者誤聽所致;其二,塑造不同稱謂,以避「偷香」之 嫌;其三,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影響。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林爽文事件席捲南台灣,由於蕭瓏莊民以角頭分 陣,替被困於此地官兵解圍,助戰有功,因而受到清廷「賜旨石建義民亭」褒 揚,義民亭建於廟北,「聖旨牌」豎立於亭內,時間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由於有清廷賜贈「聖旨牌」之故,在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竣工後,廟名即 據此而改為「金唐殿」,沿稱至今。迨至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特聘交趾陶名 匠葉麟趾(即葉王)前來主持,奠下金唐殿今日之規模。再至1928年,復有佳里莊 長黃深淵(作者黃振義之二伯父)重修金唐殿之議,乃聘廣東汕頭剪黏名匠何金龍前 來,一改交趾陶裝飾為剪黏作品。金唐殿現存何金龍的剪粘作品約百尊左右,其所組 合人物造形均隨興所至,再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而將人物色彩、大小、動勢、衣 飾等,完全達到整體一致的美感。由於金唐殿內,內牆及牆垛兩側受 到空間與格局的限制,所以剪粘作品尺寸較小,但技巧精湛無比,人物表情及姿 態均栩栩如生,其中以 國父塑像最具代表性。1993年11月間又動工翻修,而於 1995年6月間完工。

  金唐殿「蕭瓏香」的轄境遼闊,區域廣大,大抵以日治初期的「蕭瓏堡」為範圍,地跨今日佳里、西港和七股等三鄉鎮,統稱為「十七角頭廿四村庄」。「蕭瓏 香」是清中葉以後或日治時期盛行於佳里地區的刈香活動,可分為「日香」和「 暗香」兩種。「暗香」也稱「暗藝」也就是在晚上舉行的民藝活動,到了1937年 稍後,日本政府以中日戰爭爆發,治安堪慮為由強迫禁止,至今未再舉行。至於 「日香」則是白天舉行的人神繞境活動,然而「日香」大致在1895年即暫劃休止 符,理由是乙未抗日「蕭瓏大屠殺」人口大滅所致;至1987年才全面恢復舉行三 年一科,一科三天的「蕭瓏香」。「刈香」是台灣西南沿海一帶對神明「繞境」 活動的特有稱謂,意為「神明出巡,綏靖轄域」,目的在祈求地方平安,人神永樂 。祭典是對神的節目,遶境則是對人的活動。各地舉行刈香時間不一,但香期皆 為三天。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預覽圖片預覽


鹽水鎮上放蜂炮

□元月十五日入夜
□鹽水鎮武廟里武廟
□關聖帝君

    鹽水舊名大龜肉;又稱月津或月港,自明鄭部將何積善、范文章
率軍屯田,以及參軍陳永華次子陳漢光領民入墾以來,在雍乾時期已
形成市街,並為閩、廈一帶的貿易港,和府城(台南)與諸羅(嘉義)間
的中介宿站,商務繁忙,輻舟雲集,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
之稱;可是光緒元(一八七五)年的月津港淤塞,十一(一八八五)年的
瘟疫和廿一(一八九五)年的「伏見宮貞愛親王登陸大屠殺,終導致鹽
水的「繁華轉頭空」,再加上第二次世界戰爭末期盟軍的焦土轟炸,
更使得鹽水從此走下了璀燦的歷史舞台!然而每年元宵節的「放蜂炮
」,並沒有被歷史湮沒,它依然是鹽水人的「瘋狂」行動!

    鹽水鎮的燃放蜂炮,據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由來典故,說
法有多種,最通俗的故事是:光緒十一年,鹽水地區流行霍亂瘟疫,
亡傷慘重,庄民遂求神於關聖帝君,選擇正月十五日的晚上,出巡遶
境,綏靖地方,神轎所到之處,各戶皆燃放爆竹,終驅走瘟疫;爾後
庄民為感念關老爺的「顯聖伏魔」,乃依例行事,於每年元宵舉行,
而演變成為今天台灣一個重要的「蜂炮之城」。

    蜂炮造形皆以木條為基架,內置千百支各式的沖天炮,炮心相連
,外形再加以裝飾,使其造形化,但大小不一,民宅皆小型,公司行
號、民間團體或賺大錢者則多大型,每座燃放時間大約三至八分鐘,
每年燃放的大小炮城,都在三百五十座光景。

    數十年前的蜂炮,大多自己動手製作,但近二、三十年則多委人
設計製作,已儼若一項專門技術,尤以大型蜂炮更是爭妍鬥勝,力求
突出,余新賀、余慶長父子和黃慶堂先生都是此地的製作好手;民國
七十四、五年連續兩年的春節過後,武廟都在廟前空地舉行造形比賽
和展覽,七十七年更集中於鹽水國小禮堂公開展示,可見競美之一斑
!今天,「鹽水蜂炮」已名聞遐邇,早有「輸出」的記錄,如虎尾鎮
中元普度、土城聖母廟元宵夜所燃放的蜂炮,即都來自鹽水。

    燃放蜂炮由入夜六點開始,一直到凌晨三、四點才結束。二、三
十頂以鐵絲網罩封的神轎,在「全副武裝」的轎伕推扶下,兵分兩路
,由武廟出發,遊遍鎮內大街小巷,所到之處,鞭炮響徹雲霄,同時
也是燃放蜂炮之時,「主家人」把炮城抬到馬路中央,先撕下寫有「
恭祝文衡聖帝千秋」的紅紙,祭拜後火化,這表示已把這座炮城獻給
關老爺了,然後引燃炮心,說時遲,那時快,沖天炮響著如口哨般的
尖銳叫聲,有如蜂群齊攻,奪人心魄,觀賞者則如驚弓之鳥,哇哇大
叫!而神轎亦在此時「犁轎」受禮。

    雖然放蜂炮有著「明顯可見」的危險,而社教單位也一直在要求
改良,可是鹽水人卻仍樂此不疲,畢竟它是鹽水人生活中最精彩的一
部分,也是凝聚團結力的最佳活動。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碧軒寺佛祖回駕

□元月十日
□東山鄉東山村碧軒寺
□觀音佛祖

俗稱「正二媽」的東山鄉碧軒寺主神觀音佛祖,係關仔嶺火山大
仙寺(舊巖)第三代住持應祥禪師(為第一代參徹之徒孫),於嘉慶元(
一七九六)年建碧雲寺(新巖)時,由大仙寺迎請而來的觀音分身,直
到光緒二十(一八九四)年,因碧雲寺遭兵燹(抗日)焚毀始移駕此地,
因此嗣後,碧軒寺即視碧雲寺為「祖家」(但非「祖廟」;祖廟有從
屬關係,祖家則為遷移關係),每年十二月廿三日「正二媽」都得回
祖家過年,然後在翌年的正月初十才迎回碧軒寺。

迎駕大典於初十凌晨舉行,在碧軒寺住持的誦經禮佛過後,坐於
四轎中的「正二媽」即行啟程,每年都在兩點半左右,沿著產業小道
摸黑下山,經白河鎮六重溪、石廟仔、檨仔坑(約六點)、山仔頂、刺
桐崎、崁頭農場、竹圍、土庫進入中洲,並在此換上八人大轎,然後
經崁仔頭、過白水溪(中午時分)進入東山鄉境,治大街而入廟完成迎
駕大典,時在當日下午四點半左右,前後約十五小時,全程近六十公
里。

迎駕佛祖本來是轄境各庄集體上山,後因山路狹小,夜行不便,
才於民國七十四年起改採輪流制,由東山街面三廟輪流主辦,主辦廟
的村長則負責整個迎駕的調度,指揮和聯繫,時間如下:
北勢武興宮(五府千歲)/子、卯、午、酉年。
埔仔尾民寧宮(天下聖母)/寅、巳、申、亥年。
東勢廣安宮(五府千歲)/丑、辰、未、戌年。

基本上,碧軒寺的佛祖迎駕大典,於下山的同時,沿途也做遶境
祈安活動,因此,每到庄頭,該庄即會以神轎和陣頭前來路口等候「
接香」,然後引入該庄遊行;而一路下來,「接香」者如滾雪球般的
愈來愈多,所以回到東山街面時,神轎、陣頭已綿延數里,每年都維
持在五十陣左右,光是一個三進三退的「入廟」儀式,就得花上兩三
個鐘頭。

佛祖回駕後,稍作休息,立即遶巡市區各街巷,並由正月十一日
起,外巡轄境,區域包括東山鄉十六個村和白河鎮四個里,時間長達
一個半月,其方式採庄與庄的密集接力,此庄遊過,彼庄迎走,如此
「傳遞」下去,直到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始在前一天返寺。而這段
「外巡日」所經各村落,在遶巡之餘,也同時展開大拜拜和大宴客。

大體上,外巡可分為兩個時段,前半段由正月十一至二月初一,
以平地村庄為主,其中有五天南下高雄永安鄉維新村竹仔港(此地是
當年參徹禪師的登陸地,每年竹仔港也都組團前來途中接香);後半
段由二月初二至十七日,以山區村落為主,路線一年由東而西,一
年由西而東。

以今觀察碧軒寺的迎佛祖,未來數年仍有民俗魅力!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港過生火

元月六日下午

麻豆鎮北勢里過港仔玉清宮

主祀 清水祖師

  「過火」是台灣民間「踩踏火盆」的習俗,大致有過金火、過炭火、過柴火三類,前兩類到處可見,唯過柴火近流行於本鎮北勢寮一帶,算係台灣相當獨特的信仰儀式。目前北勢寮一帶,尚有兩個村庄仍不時舉行過柴火習俗,一為東平寮的三洽宮,一為過港仔的玉清宮,後者完全不撒任何鹽米,稱作「過生火」,危險性較高;過火的對象僅限於男性,而且必須「乾淨」者,家中有喪或曾進入產婦房間者,都不可以參加。過火的順序,在乩童、手轎過後,接著是玉清宮大小神像,由庄民捧著一尊一尊過,之後,才輪由庄民自由過。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港過生火


元月六日下午


麻豆鎮北勢里過港仔玉清宮


主祀  清水祖師


  「過火」是台灣民間「踩踏火盆」的習俗,大致有過金火、過炭火、過柴火三類,前兩類到處可見,唯過柴火近流行於本鎮北勢寮一帶,算係台灣相當獨特的信仰儀式。目前北勢寮一帶,尚有兩個村庄仍不時舉行過柴火習俗,一為東平寮的三洽宮,一為過港仔的玉清宮,後者完全不撒任何鹽米,稱作「過生火」,危險性較高;過火的對象僅限於男性,而且必須「乾淨」者,家中有喪或曾進入產婦房間者,都不可以參加。過火的順序,在乩童、手轎過後,接著是玉清宮大小神像,由庄民捧著一尊一尊過,之後,才輪由庄民自由過。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埔庄過七星橋 


元月一~三日


麻豆鎮海埔里池王府


主祀  池府千歲


  七星橋亦云「七星燈」或「平安橋」,全稱為「七星平安橋解運消災大法會」,是一種不夾雜其他宗教功能,純為消災解厄而設計的祭儀。七星橋的搭設,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市一座木橋或拱橋,但定稱為「過關度限七星平安橋」的海埔池王府七星橋,則較特異,除了祀神眾多外,七星橋之前尚增列四關,依前進路線為:神案、水雷關、災厄關、風火關、脫離關、七星平安橋,最後接受「紅頭仔」的解運。


海埔池王府請水

  海埔池王府位在俗稱「王爺埔」的鎮西郊外,主神池府千歲,是近年來本縣新興的大廟之一。建廟之初,因「遇祭典日期,卻無處乞火或謁祖,欲尋根,除非去大陸探究,別無他處。在不得不之下,只有遵池府王爺指示,排駕海口頭前寮大道公埔謁祖請水以酬神恩」,因此,於每年池府千歲誕辰正日的六月十八日前的週日,籌組香陣,舉行「請水」祭典。

  「請水」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常態性活動,多在廟會前舉行,於當年先民或主神登陸地點「汲水」迎回鎮殿,與「請火」意義一樣,同具尋根、思源之意。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海埔庄過七星橋

  七星橋亦云「七星燈」或「平安橋」,全稱為「七星平安橋解運消災大法會」,是一種不夾雜其他宗教功能,純為消災解厄而設計的祭儀。七星橋的搭設,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市一座木橋或拱橋,但定稱為「過關度限七星平安橋」的海埔池王府七星橋,則較特異,除了祀神眾多外,七星橋之前尚增列四關,依前進路線為:神案、水雷關、災厄關、風火關、脫離關、七星平安橋,最後接受「紅頭仔」的解運。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宮中壇元帥,祂是鎮守陳塘關總兵李靖將軍的三子,李靖的妻子懷胎三年六個月,產下一粒大肉球,李靖大驚用劍切開後,裡面出現一個眉目清秀、遍體紅光、肚子圍著一塊紅綾叫「混元綾」,右臂環著一隻「乾坤圈」的小孩兒,之後太乙真人將紅孩兒命名為「哪吒」,並帶回山洞教習武藝,哪吒幼年非常頑皮,但他天賦秉異,所以勇武絕倫,法力高強,在一次的調皮行動中打死了海龍王三太子以及諸魔的首領石磯娘娘的門人,闖禍後,師父太乙真人要他自殺以謝罪,由於太乙真人的憐惜,再以蓮藕為肉、荷葉為衣,使哪吒重造骨肉,肉體重生,之後命他下山輔助周武王和姜子牙伐紂,完成伐紂大業後與他父親李靖,受玉皇大帝封為神兵、神將的統帥,專門佐善伐邪,鎮壓妖魔。
  又有一說:哪吒原本是玉皇大帝駕前的神將叫「大羅仙」,身長六丈、頭戴金輪、三個頭、九隻眼、八條手臂、口吐青雲,足踏飛火輪官任「中營大將軍」,亦稱「中壇元帥」,由於人世間多魔障,玉皇大帝就派他下凡降魔,轉世托胎為李靖之第三個兒子,於世間完成降魔後特封為「天帥之領袖」,永遠鎮守天安門。由於太子爺的勇武以及神力高強,崇信者武人居多,但在佛、道兩界也都相當尊崇「太子爺」法尊。

農曆九月九日,在福建‧廣東的太子爺廟中,牲禮堆積如山、香火繚繞。身穿甲冑,右手上揚,拿著戰戟,左手橫胸,握著乾坤圈,左腳踩著風火輪,身纏飛帶,有如騰雲駕霧狀,外貌身軀像七歲孩童,面貌豐圓,五官端正,顯露出威嚴又不失童氣的太子爺神像,神閒氣定地看著民眾及信士虔誠的膜拜。在大陸除了信徒及武人祭拜太子爺(也稱中壇元帥),在村莊內村民會請道士,在村莊五方豎立「五方旗」,請道士祭拜中壇元帥、土地、城隍、炳靈公等神明,誦經做法,驅除疫癘。
太子爺移民來台後,台灣民眾尊稱為「中壇元帥」、「太子元帥」「三太子」,也有其他如:「哪吒太子」、「大羅仙」、「金康元帥」「金鐶元帥」、「羅車太子」、「玉皇太子爺」等尊稱,而台灣的道教將祂尊稱為護法主將。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宮池府千歲,乃唐朝南京人,姓池 名然,緯夢彪。進士出身,奉朝廷御命復任福建漳州府、府尹,赴


任途中於馬巷小盈嶺,巧遇奉玉旨下凡的行瘟使者,往漳州府散佈病菌,當時即捨身護民。自服毒粉,


挽救漳州府百姓。玉帝深感池王愛民精神玉敕為王永鎮馬巷一帶。同年池王現身馬巷五甲之烏甜腳水井


,居民感恩為之建廟額【元威殿】。


鄭成功攻打赤崁樓、安平古堡,回福建迎請前來祭天拜海的隨船神尊。


西元一六六五年,其部下供奉入海埔屯墾搭建草寮廟,奉祀此時水堀頭(麻豆港)。


祖陰敗麻豆,李、池、吳三尊王爺,先漂抵海埔,再流到南鯤鯓建廟。


本宮保生大帝於西元2006年95年5月6日(農曆4月9日)降駕諭示﹕吾宮之池王乃與、海埔池王之金


像一模大小。「龍喉」(今麻豆代天府)、「槺榔山莊」(今南鯤鯓代天府),之「五王」也並非當時


渡海來臺之原像,當年「五王」駐龍喉之時曾督「五王」留守船艙『代天巡狩』後水流海埔,「


五王」擱置留海埔,庒民欲留「五王」但「五王」不肯。塑「五王」之像欲換王船上之「五王」。但


「三王」下乩告示可留「二王」在海埔駐守,塑了「池王之像,讓人迎請奉安。吾宮本祀「池王」奉


池為主。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沙鹿慶安宮
宮  址:台中縣沙鹿
電  話:04-26221351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