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西港香醮廟宇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仔腳寶安宮沿革誌請點閱


主祀﹕康府千歲


陣頭﹕白鶴陣




 


樹仔腳玉勅寶安宮代天府奉祀主神為『玉勅代天巡狩康府千歲』,乃天庭三百六十部天官之第二部天官;掌理陰陽善惡,護國祐民之天神,神像坐像,頭戴通天冠,身著武將五色袍。唐山來台時,配有馬夫神及王馬神各一尊〈現奉祀本宮大殿〉。


明永曆十五年〈公元一六六一年〉,我先人隨鄭王勇衛黃安,來台拓荒,因昔日航術未精,乃請康府千歲,池府千歲,梁府千歲,揚府太師,普庵祖師〈三王二佛〉等五尊神像護航,安然抵台;初居府城寧南檨仔林〈今台南體育館一帶〉,後遷州仔尾〈今永康一帶〉再遷含西港大埔庄,乾隆二十六年〈公元一七六一年〉遵神旨搭建茅舍奉祀唐山同來之五尊神像。


清咸豐年間,曾文溪改道,台江浮為陸埔,族人分散浮埔墾荒,因祭祀不便,道光二十一年〈公元一八四一年〉,遂分奉神像;樹仔腳分奉康府千歲,並於咸豐二年〈公元一八五二年〉再庄中搭建茅舍奉祀祭拜,鎮守庄中迄今三百餘年。


清光緒年間,茅舍神廟破舊不堪使用,〈公元一九零二年〉由庄中信徒集資另擇地興建公厝,稱為『慶昌堂』,美侖美奐,規模冠於遠近,香火鼎盛,時至民國四十六年〈公元一九五七年〉,『慶昌堂』廟地難以擴充,又因木材腐蝕,雖經多次修繕,乃不堪使用;故再另擇地興建『玉勅寶安宮』〈現本宮之前方〉,當時堪稱七股沿海一帶最具規模之大廟;然因康府千歲神威顯赫,信徒日增,無法容納眾多信徒,乃於民國七十一年,由揚府太師出駕指示:『前功勿失,後建大方,和而為貴,三思參思,中軍底見』。因此,於當年成立建設委員會,籌備重建工作。


本宮於民國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三月動土興建,佔地六千餘坪,廟地六百餘建坪;於民國七十八年初完成,耗資新台幣壹億元。奉康府千歲指示,廟名為『玉勅寶安宮代天府』;當年十二月舉行安座慶成大典。又奉康府千歲指示,興建兩側香客大樓,五門大樓,並陸續完成至此興建工程全部完竣,耗資總額新台幣參億餘元。據來自各地信徒評語,堪稱為一座皇宮式大殿。


本宮現奉祀神像,一樓大殿中甕康府千歲,揚府太師,吳府千歲左甕福德正神,右甕註生娘娘,殿前中壇元帥,謝范二位將軍,黑虎大將軍,三樓大殿中甕天上聖母,左甕文衡聖帝,右甕水仙尊王,兩側太歲星君。


樹仔腳寶安宮代天府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祀宮外地藏王菩薩)






 





 


蚶寮溫仔內永昌宮未設沿革


主祀﹕池府千歲


陣頭﹕金獅陣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蚶寮福安宮未設沿革


主祀﹕吳府千歲


陣頭﹕鼓花陣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看坪境安宮沿革


主祀﹕城隍大境主、城隍二境主、黃府元帥


陣頭﹕


緣本宮奉祀城隍大境主、二境主、黃府元帥,三位尊神係起於公元一八九四年(清朝末期)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政府失敗割讓台灣給日本統治,初期日本政府派駐台灣軍警均以武力手段欺壓百姓,專制統治,促使台灣人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四處喚起反日,各地私自組團起義,因人民手無寸鐵,日軍到處亂殺,死傷不計其數,適有三位英勇戰士,不惜自身生命組團與日軍抗禦,被日軍圍剿追迫至本宮後樹林內不幸二位(大兄姓郭、二弟姓周)犧牲成仁,(三弟姓黃)被迫追至佳里鎮通興里(埔頂東北墓園內)亦犧牲,結束三位志同道合結拜兄弟起義反日不幸犧牲成仁,其英勇精神永留塵世,歲月蹉跎、經拾數年後其威靈顯赫,佑吾善信,遇有疑難雜症往樹林內求乞樹根葉煎湯服之見效傳遍鄉里遠近善信往之有求必應。


於公元一九一三年嗣經溫仔內,蚶寮永昌宮楊府太師、蚶寮慈德寺五公普薩、蚶寮看坪福安宮吳府千歲鑒具英才正氣參天地,助其駐鎮玄武重地庇護蒼生,由蚶寮看坪兩庒長老於樹林內草搭建茅蘆供奉,公元一九三六年重建磚造廟宇署名城隍廟,彫刻金尊城隍大境主、二境主二尊奉祀,公元一九六三年因廟宇歷經風雨催殘再次重建,竣工後署名境安宮並彫刻黃府元帥奉祀。於一九九四年再次重建於一九九六年竣工,並彫刻鎮殿金尊大境主、二境主、黃府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奉祀。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坪福安宮未設沿革


主祀﹕吳府千歲


陣頭﹕鼓花陣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里鎮外渡頭厚德宮主祀﹕謝府元帥 


謝府元帥原名「謝枋得」,係宋末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文武雙全,係寶祐進士(寶祐為宋理宗年號),為人豪爽,個性忠耿喜好直言,以忠義自任,應吳潛︵南宋理宗淳祐年代左丞相︶徵召團結民兵,曾任宋提刑官、信州知府,宋亡後就居閩中而不再為官。謝府元帥一生憂國憂民,遺書曾說:「他六十多歲,所欠只有一死而已,還有其他的嗎?」,死時享年六十四歲,門人私諡「文節」,世稱疊山先生,著有文章軌範疊山集,先生亡後忠心不泯,得道成神,英靈顯赫,衛土救民,世稱「謝府元帥」。 (外渡頭謝府元帥沿革) 


陣頭﹕宋江陣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東勢寮通聖宮沿革誌


主祀:王府三千歲


配祀:楊府太師、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黑虎大將


本宮之創建,有其淵源之史蹟,據先代傳述,源溯自公元一八九四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年間,有王姓義士,允文允武,尤其武藝超群,濟弱扶傾,俠義心腸,忠勇事蹟,不勝枚舉,令人敬佩,仙逝後地府令其為神凡間救世,而四方奔波,尋找位置,發現東勢寮庄係鍾靈毓秀聖地,且庄民與其有緣,而顯靈指點,經第三保保正請賢神降壇指示:王義士欲在本庄受萬世香煙,救世萬民,迨至公元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三年雕塑金身,開光點眼,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為聖誕佳期,並稱為王府三千歲,鎮守庄中。神威顯赫,不但庇祐庄民事業亨通,家運昌隆,大小平安健康,而且香火鼎盛。民國五十二年,公元一九六三年,埔頂通興宮重建完成,拜楊府太師為主公,並賜與五營兵馬,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十月十七日,楊府太師降壇指示:鑑於參拜日眾,每三年更換爐主有所不便,意欲有固定爐位。經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合庭先生召開信徒大會,信徒一致贊成,並成立興建管理委員會推選委員等,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二月二十六日深夜,主公楊府太師,北港天上聖母,王府三千歲,三頂小輪同時起駕迎接天庭降旨。天上聖母、楊府太師來擇廟地,定分金,送駕,並署名本宮謂通聖宮,主神王府三千歲,龍邊楊府太師,虎邊天上聖母,大港福德正神,小港註生娘娘,神桌下虎爺公,合共奉祀,及訂三月十九日辰時動工大吉,六月初十日子時上樑大吉,十二月初六日子時入火安座大吉。委員會一致認為本宮史蹟記載未能詳盡,必須補述整編,敦聘本庄黃萬猜先生主筆,寫此沿革,作深切之探討,慎密之考究,對本宮之史蹟才有更深入瞭解。因年代久遠,千頭萬緒未能一一歸納於本宮沿革,且遺漏在所難免,作者已克盡其力,有此沿革之問世,必獲信眾之共鳴。本宮運用積餘經費,以及信眾同心協力,主動解囊捐獻,出錢出力,雖因財源短絀,歷經艱辛,一座頗具輪廓之廟堂終告完成。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埔頂通興宮沿革


主祀﹕楊府太師


陣頭﹕宋江陣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先民自福建錦宅攜眷來台,定居於(含)蚶西港溪南畔,令即港墘庒南,地名中令,昔日庒名大埔。先民群居異地墾荒拓蕪,以利生計。為求心靈付託,隨身安奉楊府太師、普庵祖佛、康府千歲、梁府千歲、池府千歲到台奉祀。清代乾隆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搭建草芧廟,晨昏恭謹奉祀,春秋祭拜,先民世代繁衍子孫昌盛。


威豐二年(西元一八五二年)因感祭拜不便,乃協商議定,各庒分祀一尊為代代奉祀之主神,供子孫參拜。埔頂、東勢寮、鹽埕地、港墘、番仔溫奉祀楊府太師﹔塭仔內、蚶寮奉祀池府千歲﹔樹仔腳奉祀康府千歲﹔七十二份、竹橋奉祀梁府千歲﹔溪南寮奉祀普庵祖佛。每逢各庒主神聖誕佳辰,五聖則齊聚一堂,供子孫瞻仰參拜。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港墘仔港興宮未設沿革


主祀﹕溫府千歲


陣頭﹕天子門生



佳里鎮通興里港墘仔港興宮除了設外五營外,則另設置總營於東
營旁,是其它地方比較少見之特色。
總營:天兵地兵鎮中藏,張蕭劉連護四方。
東營:張聖統領東夷軍,書符咒水救萬民。
南營:蕭聖統領八蠻軍,法主家時十八年。
西營:劉聖統領六戎軍,岩中修行四十載。
北營:連聖統領五狄軍,龍山爐中行法界。
中營:李府元帥三秦軍,統領天兵下瑤台。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鯉化龍


鯉躍龍門


鯉魚顯化奇觀絕頂


妙影傳真


金鯉騰雲躍禹門


飄搖西港壯乾坤


旗翻五彩神靈異


乞祀欣看遍七鯤


 


鰭成五幟順風翻,燒尾年年躍禹門,本宮十層樓高的禹門亭,全世界最大的鯉魚,氣勢磅礡,儼然「西港」的空中地標,九鯉化龍之勢,啣吸曾文溪流之精華,本宮風水,地占鯉穴,溯原明末清初,木宮廟前係一片池塘,靈鍾毓秀,滿塘天然鯉魚,孕育悠游其中,蔚為奇景,地理師鑑定為「鯉魚活穴」,神明威靈必佔鯉穴之靈氣而顯赫,果然應驗,二百多年來,西港刈香三年一科從未間斷,且被公認為『台灣第一香』實不為過。


「代天巡狩」即十二瘟王,也尊稱「千歲爺」,是主宰西港香科的神明,因「十二瘟王」是天神,不可恭塑金身,只是在香期中「請王」科儀後駐蹕「王府」行宮之臨時「金身」隨送王、燒王船而臨時金身亦隨火化升天。本宮自香科以來奉千歲爺諭示,恭塑「鯉魚公」(早年稱鯉魚旗),賜予信徒求乞膜拜,「鯉魚公」亦即是「千歲爺十二瘟王」之化身,歷科累積巳達萬尊以上,遍及海內外,東南亞各國甚至歐美地區亦有奉請回宮鑑醮,舉凡求乞「鯉魚」,鎮宅膜拜者、靈驗無比,顯靈事蹟不勝枚舉,開拓事業,求取功名均能如願以償。


本宮民國六十年重建大殿,吉時上樑,半夜子時,攝影留念,時香案四週空無一物,待底片沖洗,赫然出現雙尾鯉魚顯化傳真妙影於香案上,鯉魚形影奇觀絕頂,現仍留原影於廟內共信徒觀賞,鯉魚靈顯之鐵證之一也。


「西港仔香那割煞,番薯不免ㄘㄨㄚ、」意即西港刈香期,適逢每年梅雨季節、雨水充沛,分佈在各地的鯉魚趁機游回參醮,風雲際會,充電神力,當你來到慶安宮仔細一瞧,看得到的全部都是鯉魚,看不到的也到處是鯉魚,廟裡廟外、壁頂、柱頭、壁堵、屋頂、屋脊、屋簷‧‧‧到處都是鯉魚,連廟壁、堵壁、詩詞題字是與鯉魚有關,慶安宮地占鯉穴,名符其實,特舉典故採擷「九鯉化龍」「鯉躍龍門」,與信眾共沐神床,如有繆誤,敬請賜海涵。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里北極玄天宮沿革


主祀﹕北極玄天上帝


渡台第一代祖蔡公光明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九都永寧鄉白石堡蔡家店,生於清乾隆九年(天運歲次甲子)農曆三月初五日(西元一七四四年),於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三十九歲來臺定居,今之蕭瓏社三五甲。


嘉慶八年興建祖厝名為榮昌祠。正殿供奉玄天上帝金尊及上代祖蔡襄(端)牌位。民國二十年第一次整修,增建兩旁廂房。民國四十五年第二次整修。民國七十三年第三次整修並恭塑鎮殿玄天上帝金尊。後來因開始參加廟會活動及刈香,各廟宇神明到廟參拜之故,將祖宗牌位恭移正殿神龕西則安奉,並請示上帝公於民國八十三年改名北極玄天宮,民國八十六年向政府申請核淮在案,(八六府民禮字第九五O九二號)。


本宮建廟迄今己二百餘年,廟身係福州杉,古時缺乏防腐技術,廟柱被蛀蟲侵蝕,彩繪、剪粘脫落,由主委蔡財旺、長老李文合、蔡火山、蔡輝德、蔡明道暨多位前輩懇請宗親縣議員蔡秋蘭小姐極力爭取,經文化局請專家、學者鑑定列為縣級古蹟,並由文建會撥款八百五十萬元整修,擇良日吉時,民國九十三年國曆四月一日進行第一期主殿整修工程。兩側廂房及廟宇四周美化工程經費,由信徒捐助興建。


佳里玄天宮相簿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里南勢慈聖宮沿革


主祀﹕天上聖母  朱美娘娘  


陣頭﹕牌班喝路


慈聖宮乃為新建之廟宇、建宮之地址位於佳里鎮南勢庄建南里58號、奉祀天上聖母。據先代傳述,合南鯤鯓代天府(五王)同船自唐山漂海而來,據文獻記載是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在此期間,因國運之轉變,在清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戊年(公元一七O六年)由先民奉迎在南勢庄陳家,開荒闢土隨奉天上聖母,以求庇佑平安。


朱美娘娘,出生於佳里鎮鴨母寮人士,謝江海之長女,乳名謝氏阿珠,在民國甲戊年(公元一九三四年)八月廾四日借腹輪迴,彌月之日,即轉住台南臨水宮學道,民國五十五年(公元一九六六年)十月十六日,降靈慈聖壇,並取陳王春花為乩童,而後經法師魏昆開光點眼,神光益顯,設壇行醫救世濟人無數,是為本宮香火旺盛之緣由。


 



連結佳里南勢慈聖宮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連結佳里南勢九龍殿相簿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合寮三安宮未設立沿革誌


主祀﹕池府千歲


陣頭﹕鼓花陣


 



連結三合寮三安宮相簿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竹林保安宮未設立沿革誌


主祀﹕吳府千歲     陣頭(牛犁歌)



連結東竹林保安宮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厝慈聖宮沿革誌


主祀﹕天上聖母


本宮名曰慈聖宮,座落於台南縣西港鄉港東村下面厝,建於民國七十四年,本廟之緣起,承蒙西港慶安宮玉敕代天巡狩,真神降臨點地,隨後再由全體爐下開會,成立委員會,然後再商購土地,以作廟址。


本宮座東向西,後有中央山脈支脈,馳龍過峽擁背,亦有曾文溪從後遠方發源徐徐而不斷,山水實稱有情,誠可為香火綿遠之聖地是也,本廟入火撰於,翌年丙寅六月十七日安座叶吉,奉祀神明有天上聖母,黑虎大將,其中天上聖母是先民跟隨鄭王來臺所供奉之護神,原本在鹿耳門登陸駐駕(顯宮里媽祖宮),後再由先民,乞火分靈到此,另一尊黑虎大將是由西港慶安宮迎回供奉,至於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是建廟期間奉上天旨意彫塑奉祀,雖無輝煌歷史,亦甚顯赫。


 



連結下面厝慈聖宮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竹林廣慈宮沿革誌


主祀﹕謝府元帥


陣頭﹕開路先鋒(金獅陣)


本宮奉祀謝府元帥、保生大帝、太祖先師、期由來憶自祖先追隨鄭成功,驅荷覆滿恢明護漢,率軍到台開疆闢土。由鹿耳門登陸,軍分一旅紮西港堡烏竹林,始奠廟基,初以土墼作磚,而興建簡陋設備以祀神祇,因鄰近居民,祈願靈驗顯著,庄民信仰者日增,於咸豐三年由庄民謝掀發起募集捐金壹仟元,並提供勞力興建,於咸豐三年峻工,至今已歷三佰餘年,又於民國十八年時重建折舊翻新,至民國六十七年二月,由本鄉鄉民代表會主席謝英昌暨全體村民,同意重建,始由地方士紳及內外賢達醵資經費參佰餘萬元,至民國六十八年臘月始告鳩工。 



連結烏竹林廣慈宮相簿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張廍保天宮未設沿革誌


主祀﹕九天玄女娘娘


陣頭﹕大鼓花陣
 


連結雙張廍保天宮相簿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營慈鳳宮沿革誌


主祀﹕仙媽娘娘


仙媽娘娘是慈鳳宮的主祀神,和後營開基祖先有深切淵源,據考證濟陽金門瓊林派十七世祖蔡應科公於公元一六四八年,十一歲時帶著仙媽娘娘香火,渡過黑水溝來台。在北港登陸於雲嘉一帶謀生。據父老相傳是從事經商,鄭成功兵士在後營駐軍紮營,籌集軍糧商業活動頻繁,旗干祖經商範圍逐擴展至後營,而後在後營庄成家定居。由旗干祖出生年推論,旗干祖是三十五歲以後結婚,四十三歲生大房祖、四十五歲生二房祖、那年明鄭降清,台灣歸入清朝版圖。五十四歲生四房祖蔡公源,四房祖三十歲至四十歲時已富富甲一方。有能力向清廷稟請成為墾戶。招田開墾私田。相傳祖先土地面積遼闊,遍及隆田一帶。四房祖的次子蔡火勳公得詔贈進士、參子蔡大獻公得歲進士。乾隆聖旨曾在慈鳳宮現址(舊名石埕)封贈進士。逐豎旗祭祖建立大宗祠祭祀祖先。祖父蔡應科公沿稱旗干祖。相傳原大宗祠為「三落百二門」當時開基守護神仙媽娘娘也請入大宗祠供奉,相傳至今約有三百年,後人認為仙媽娘娘偏愛四房子孫。其實仙媽娘娘是開基祖先共同膜拜的神明。在後營成庄後前二百年期間,全後營人信奉仙媽娘娘,而仙媽娘娘神像是開基祖先雕塑而成,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神威顯赫,鄉親有事請示,先擺香案或燒三日香,祈求降駕,相傳喜渡誠實善良信徒,對投機分子並非有求必應,前賢曾懇請指示神格來歷,降旨明示是玉皇上帝第三女兒,尊稱三公主,三百年來流傳下來之靈驗事蹟頗多,尤以大正九年(民國九年)霍亂期間庇佑後營庄民渡過浩劫,最值得稱頌。當時仙媽娘娘供奉於草屋,庄民來祈求符水及朱草屋避居,鄰近村庄災情慘重,本庄幸免波及,遂使後營變成大村庄。


父老相傳「三落百二門」,大宗祠內有御賜下馬碑及開封府正堂牌匾,文武百官到此必須下馬,後皆毀於大火,近百年來宗祠由草屋經三次改建而變成現今之模樣。慈鳳宮名稱是仙媽娘娘降旨指定,隔二十多年後,前面大樓聳立,檔住前方,仙媽娘娘指示建廟,由會長蔡創民折除舊公厝改建廟宇,於民國八十五年動土。民國十八年,第一次改建,由興建嘉南大圳的營造商承包,是混凝土及木材結構之平房,後因地勢低再度改建,會長蔡永迫奔勞募資,於民國六十二年完成,格式及結構兩者相似,後者手工較細緻。慈鳳宮歷經數年於民國八十八年已卯桂月十一日安座,氣勢雄偉,仙媽娘娘必定再發揮開庄神威,佑我眾人丁鴻圖大展,子孫賢達,世世昌盛。


連結 後營慈鳳宮相簿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