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保生廟宇介紹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保安宮為獅埜村居民之信仰中心,正殿中央主祀保生大帝吳本 , 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 為 醫神。 配祀神明-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則置於兩側。
  保生大帝,乃民間所通稱之「大道公」也,是位道德崇高、醫術高超之上神,世人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除受萬民愛戴敬奉之外,凡中醫執業與販售藥材商家者祀奉更為虔誠。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字華基,別號雪東,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父名吳通 ,母為黃氏,先祖世代均屬勤修功德,樂善好施之人。 本廳庄(後改本厝庄)保生大帝神靈開藥方,救多人痊癒。 光緒二十五年,有信士患病,四處求醫無效。託人請神像開方後癒,事後神像欲奉還,卻擲杯不肯離去。經與其商量留此供奉,茲此使設爐主、頭家等,每年由神杯屆選,隨爐主家中奉香。
  光緒二十五年,有信士患病,四處求醫無效。託人請神像開方後癒,事後神像欲奉還,卻擲杯不肯離去。經與其商量留此供奉,茲此使設爐主、頭家等,每年由神杯屆選,隨爐主家中奉香。 每年於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保生大帝誕辰祭典活動,有遊境及戲劇表演, 場 面熱鬧。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彰化慶安宮照片彰化慶安宮照片


彰化慶安宮,又稱銀同袓廟,供奉保生大帝,為清代彰化縣城泉籍移民之信仰中心。

清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l7 年),由同安縣士民渡台耆鳩金公建。

廟中橫匾書(銀同邑廟),即同安縣美稱。

按保生大帝名吳真或吳真人,俗稱大道公,宋代同安白礁人,傳治疾多奇效,民間

崇為醫神。

此廟前埕為彰化 著名夜市所在,廟宇仍保留傳統木造建築,其木石雕刻皆稱精緻,

風格之古樸為全臺近一百五十所保生大帝廟之 冠。

今廟內仍存清嘉慶年間古匾(惠我生民)、(參資化 育)、(開閩第一)、(容保無疆)、(澤

及藜民)等古匾,以及 道光年間古聯為彰化市街發展史上重要文物。

本廟坐北朝南,格局方整,為兩殿兩廊兩護室之格局。慶安宮的石柱碩大,中庭鋪

滿至大陸湩來的石板,冠 於彰化之古廟。木棟架帶有粵東榆獢C

慶安宮由來

明太祖朱洪武與陳友諒帶兵前往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境,長江以南,奇周圍沿岸,南昌、進賢、餘干、鄱陽、都昌、星子、德安、永修諸縣,為五大湖之一)。正好颱風來襲,友諒在舟上壓制敵人,太祖戰北,不料,舟就快翻。只見真人出現在雲端,遂反風回浪,帶祖得以安。在金陵(現今之南京市),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歲時,被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成祖永樂年間,文后患乳疾非常嚴重,醫治無效。太子榜求名醫,真人化做為道士,詣闕請視,太子引進,但文后害羞而不見。真人曰:「但於門外,以線懸而診之可矣!」文后將線與貓,真人曰:「非熊也,乃貓也。」文后又繫之門鐶以試,真人又曰:「是金木性,非人脈也。」數試皆知其偽,皇后驚悟,將線至乳部而診之,真人曰:「乳疾也,非炙不可。」文后自覺得羞恥,不想躬身,真人曰:「請于屏外,懸之炙之可以。」遂從之,經月餘,乳疾以好。太子贈金,不收;封爵,固辭。問姓名住處,真人以實告之,俄頃乘鶴飛去。
彰化慶安宮照片彰化慶安宮照片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仁德保華宮
宮  址 : 台南縣仁德鄉保華路243號
電  話 :06-2682229
主祀神明 :保生大帝

保華宮所在的牛稠仔部落有上千戶人家,其中兩、三百戶位在仁德鄉成功村,村長顏州音說,數百年前先民自漳州來台開墾,所奉請的保生大帝神像多次顯靈,成為村民守護神,卅一年前建廟安奉。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港保安宮

董事長:周龍雄
宮 址: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五二號
電 話:(07)311-0835
年 代:清朝嘉慶七年(西元1802年)
主祀神:保生大帝
供奉神:北極玄天上帝、中壇元帥、註生娘娘


◎ 建宮沿革:

  清朝嘉慶七年(西元1802年),先由高雄大港庄村民從左營桃子園庄青雲宮迎請保生大帝香火至本宮奉祀,後因香火鼎盛,威靈顯赫,位民驅除邪魔兼治癒疾病,有逢凶化吉之靈驗,即刻金身,開光奉祀至今。

  至咸豐六年(西元1851年),在大港庄中,擇地建立廟宇,竣工後,定名為大港保安宮,並將金身迎請入廟安座朝拜,並定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聖誕,因保生大帝入廟安座之後,神通廣大,日夜參拜之善男信女更多,香火不斷,因保安宮原來的管理制度,均由信徒推選管理一人,以負該廟管理一切廟務。

  惟民國二十六年因為要在大港庄內建火車站,並開闢大小道路,遭日本政府實施都市重新劃定,強迫拆除,後遷於現在的三民區安生里,但因中日戰爭轉劇,本省所有物力、財力缺乏,遂不如人願,故該舊廟現在尚留置原地,方便一班香客膜拜。迨至民國四十八年由信徒及原保安宮管理人孫文育老先生發起改組,成立財團法人並登記,並召開信徒代表大會,選舉董監事,以孫文育老先生當選為首屆董事長外,其餘董監事十一名,以共同管理一切廟務,且決議將舊保安宮暫緩拆除,並決議在三民區安生里興建新保安宮,其所需興建費,將保安宮之地產部分出售,及信徒樂捐,合併運用,於民國五十一年六月動土興建,但在興建期中,為興建基金不足至不能按時完成,幸有當時之董監使協力一致,不辭辛勞,日夜奔籌,右承蒙各信徒之捐助,遂五十四年三月先完成大殿工程,同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迎請保生大帝及諸神之金身入廟安座,其餘工程延至民國五十七年全部竣工。

  複至民國八十八年四月,經第六屆董監事會決議通過,將大殿正面原有之水泥面、地板、步道等,均改建成花崗大理石廟面,至同年八月翻修完成,至此全廟景觀煥然一新,神光普照。

◎ 祭典活動

  大港保安宮元宵節的啟龜活動已行之有年,每年在元宵節前2天,亦即元月13日上狾釭滿u乞龜」均會進駐廟裡,以供今年民眾信徒前來乞龜。而「乞龜」的傳承,源自傳統觀念「龜」是長壽靈性的動物,有為善男信女添福壽之意。清道光年間,民間即以麵粉製作「麵龜」、「肪片龜」供信徒乞求分食,意喻「吃平安」。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廣濟宮

董事長:吳銘賜
宮 址: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二路217號
電 話:(07)333-5063
主祀神:保生大帝

 
 供奉【保生大帝】、【中壇元帥】及【池府千歲】三尊並位的廣濟宮,啟源於清朝遷徙來台,隨身恭奉【保生大帝】的董氏家族。由於當時高雄屬蠻荒之地,逢【保生大帝】顯神通派藥救世,拯救百姓遠離漳疾之苦,此後董家祖先又獻地,以茅竹搭建,並取廣庇萬民之義,始名為「廣濟宮」。
  
◎ 戲獅甲(廣濟宮沿革史)

  戲獅甲廣濟宮【保生大帝】啟源於清乾隆六年時﹝西元一七四一年﹞本庄董家祖先於遷居渡台時,為求水陸平安而隨身恭奉,來台定居本庄後為董家專奉朝拜。此時【保生大帝】為軟身金身,由於高雄地區當時未開發,仍屬蠻荒漁港之地,其漳毒百害危及百姓苦不堪言,醫藥落後缺乏,百姓每遇病疾,苦無相應之策,莫不呼天求地。際逢董家【保生大帝】神威顯赫、藥方濟世,拯救萬民百姓遠離漳疾之苦,此後董家祖先為使神恩廣庇萬民,於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獻地五分餘,再由本庄弟子眾力以茅竹搭建,並取廣道濟世之意,始名為【廣濟宮】,而【保生大帝】金身亦改以木製雕刻形象供民參仰。

  清道光庚子年﹝西元一八四0年﹞眾信徒為感神恩庇祐,再次眾力改建為磚造廟宇,並於光緒已丑年﹝西元一八八九年﹞重修,此時本庄董、張、周、陳等族所奉祀之【中壇元帥】、【池府千歲】一併列入。

  【廣濟宮】奉祀,爾後三尊並位,各顯神通,神威顯赫,造惠萬民,故本宮廟柱亦有一聯記述【當年赴駕凌波上渡中洲指點無根草】;相傳當時為採藥濟世,本宮【中壇元帥】陽乩部下將﹝乩童﹞採水面過中洲 ﹝現旗津地區﹞取無根草,其神蹟令人稱奇,一時之間信徒激增,香火鼎盛,整個大高雄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亦開啟【戲獅甲廣濟宮】近代之鼎盛時期。

  台灣光復後政府遷台大舉建設,本宮為配合都市計畫,於民國五十七年時因位適處於中山路開挖之樞,迫使本宮拆除重建為現今二樓規模之宮殿式廟宇,並配合政令,將【戲獅甲廣濟宮】正名為【財團法人高雄市廣濟宮】,民國八十四年本宮董、監事遵照神祇站筊指示,配合地方H仰A於本宮二樓增設【凌霄寶殿】恭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並於左右側增設【慈航殿】、【太歲殿】、等,至民國八十八年至此大成,而於此時本宮受到地方建設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造成嚴重龜裂傾斜,而大舉重修並重建金爐,迄今【戲獅甲廣濟宮】兩百五十餘年歷史傳承乃延續神通變化,行醫濟世,神威扶社稷、妙術拯黎民之初衷精神,為信眾服務自使爾後,永無停歇。

◎ 戲獅甲等

  【戲獅甲】地名的由來,起源於''鄭成功''首遷來台,當時自大陸沿海舉家遷居來台的子民如雨後春筍般蜂擁而至,為求新生活的平順安定及祈求神祇庇祐各庄頭聚落紛紛規模興建廟宇,而傳統廟會慶典中的民俗陣頭如宋江陣、弄獅陣、車鼓陣等,就在農餘閒暇時成為各庄頭的交流。

  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廣濟宮】為本庄信仰中心,本庄大林尾、頂堡、下堡(下頭仔)之庄民為配合廟會慶典,先後組成''宋江陣'',而''宋江陣''之陣前必有一獅,本庄之宋江獅為青獅亦稱''青頭獅'',為提高宋江陣士氣,出陣前必先舞獅,每逢廟會慶典遶境南打狗之苓雅寮(頂寮、下寮)、過田仔、林德官、五塊厝、籬仔內、崗山仔、前鎮、草衙、沙仔地(佛公)等十三個庄頭,宋江出陣、青獅在前,青獅舞起、怒目張口,仰觀天地、氣勢如虹,宋江在後個個士氣有排山倒海之勢,其舞獅技藝及宋江氣勢皆甲於他庄無人可及,長久以來更是如此,因而奪得【戲獅甲等】之美譽被民間廣為流傳。

  於民國十三年時(西元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台灣總督府頒發第九十號令-廢止高雄郡,將高雄街提升為高雄市,而原大林尾、頂堡、下堡等部落則為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合併設置為鳳山廳大竹里戲獅甲庄,迄此【戲獅甲】地名正式列入歷史名號而【戲獅甲廣濟宮】自此亦開啟其鼎盛時期。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水祈福保生宮

主任委員:蔡明和
廟  址:台北縣淡水鎮義山里下圭柔山二十八之一號
電  話:(02)2622-2974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同祀神明:觀世音菩薩、蔡府王爺、九天玄女、福德正神
祀典日期:農曆十一月初四入廟紀念日
創建年代:民國六十一年

  
  淡水鎮古稱滬尾,據北台之樞紐,南繞淡水河之流,其水自?籠山而來,出關渡而入於海;本鎮昔為台灣西岸之一大河巷,係北部特產輸出之主要港口,往日之舟楫輻輳,萬商雲集之盛況,已因日益淤積,而漸趨式微,滾滾淡水東流逝,千帆過盡,繁華消褪,多少更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如今蜂湧而至之遊客,出入於老朽屋簷下,踩著紅磚舖成之殘垣斷壁,濃得化不開的古老氣息,蒼涼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淡水保生宮座落於淡水鎮義山里下圭柔山(俗名:大牛稠)。峰巒綿亙,放眼四望,盡是蒼翠碧綠,滿溢自然美景,坐北朝南,堪稱風水寶地。往昔境內圭柔樹蓊鬱茂生,本為凱達喀蘭埔族所在地,故以山名為社名,稱下圭柔山,延用至今。

祈福保生宮乃蔡姓宗族禮神膜拜之重心,其主神保生大帝原係水濟陽蔡姓宗族的守護神,據載,大帝神尊由來悠久,緣起於清道光年間,有福建省泉州同安縣人蔡姓先祖伯達,因生具慧根,自幼即向虔道教,嗜研宗教義理,立志終生以濟世化人為己任,因此勤學向道,一心禮神,及長,乃親雕保生聖像,奉厝恭祀,朝夕焚香;爾後率族來台重拓家園,擇居下圭柔山,開闢荒蕪,並隨身恭請大帝蒞台,虔誠敬奉,恭厝蔡氏廳堂之上,以神威顯赫,降澤垂庥,因是廣拓良域,庄容漸興,人口繁旺,五穀豐登,由此而過數春秋,俎豆馨香,禋祀不斷。逮至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四年),日軍侵台,先賢蔡伯達公深明大義,不受異族統治,遂組義軍,聯合劉永福烈士共同抵抗入侵日軍;事後,為日軍探悉,即派軍前來,欲剿滅全庄以洩憤,當此危急之秋,大帝乃大顯威靈,化霧阻敵入庄,全庄方能安全撤走,後屋雖遭敵軍焚燬,然本族血脈得以延續,全仗大帝庇護之功。

台灣光復後,政府宏施德政,致使經濟繁榮,農村生活提升,蔡氏宗族為提倡復興中華固有文化,崇尚倫理道德,且緬懷先祖創~維艱,隆祀大帝之精神,香火焉能至此斷續,因此共同協商濟陽蔡氏宗祠暨保生宮之興建事宜,獲得熱列贊同,旋即鳩工庀材,擇吉於民國六十一年破土奠基,翌年典雅秀麗之宮闕於焉完竣。

本宮坐落於義山里下圭柔山,峰巒綿互,放眼四望,盡是蒼翠碧綠,滿溢自然美之景觀,令人舒懷暢然,點綴草尾,秀雅典麗;丹墀上欄杆環圍,龍柱擎立、氣勢雄偉,石獅雙拱護,鎮戌殿前。堂殿內靈光流郁,崇祀保生大帝,威武?藏,俯瞰人間,廣蔭天下蒼生,備受萬民敬仰;左右分奉觀音菩薩、九天玄女、福德正神,諸神佛齊垂德澤,永庇吾疆。左廂乃蔡氏宗祠,敬叩追緬,以誌不忘本源。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傳鄭成功尚未渡海來台,仍駐紮在福建沿海一帶時,因發生瘟疫,軍民染病死亡無數,後因保生大帝顯靈,才將疫情控制,兵士為感謝保生大帝的普渡眾生,禮聘巧匠雕刻三尊保生大帝,日夜供奉,信仰相當虔誠。這三尊由唐山名師雕刻的保生大帝金身,均是原木一體雕刻成型,手拿奏板。 鄭部領台後,兵士也請保生大帝 隨行,護佑軍民平安,其中一尊隨 著兵士回墾,到達六斗仔地區,雍正、乾隆年間,由當地民眾興建六斗廟供奉。 六斗仔地區位在三間厝南側,緊傍牛稠溪,昔時相當繁榮,已有鎮市雛型,街景盛況不亞於新港,後因爆發可怕的瘟疫,人畜大量的死亡,居民被迫遷移,大都移居三間厝與中洋子。其中以三間厝最多,因此,保生大帝也就成為三間厝的信仰主神。三間厝善男信女有感於保生大帝的紳威無邊,民國36年建永興宮祭祀保生大帝。而保生大帝也不負村民所望,護佑著三間厝子民。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市左營地區原名萬年縣,其開發與明鄭時代的設治和軍中有很大的關連。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建立漢人在台地位,稱台灣為東部,表示係明朝的政治延續,深具復明的意義,並設承人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分轄台灣南北;其中萬年縣治設於前鋒尾,為南路統治中心,衙署在今左營舊城內。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改東都為東郡,升縣為州,州治仍在左營。

   萬年季源於在地廟宇的宗教慶典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慈濟宮的「迎火獅」活動。左營慈濟宮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鳳山縣志》載,慈濟宮位於興隆莊北。又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鳳山縣志》載,左營慈濟宮在縣署前大街。另據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鳳山縣采訪冊》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陳瓊募修,有屋三間,廟額「慈濟宮」,廟租三十石。

   慈濟宮又稱保生大帝廟,主祀吳真人,或稱為大道公。吳真人原名吳本,宋仁宗(11世紀)時,泉州府同安縣人,精於醫術,以活人為心,以藥方濟人,廉恕不苟取,遠近皆以為神。死後,鄉里人士肖像建廟祀之,部使者請示廟額,上勒賜「慈濟」,後歷任皇帝勒封為「忠顯」、「英惠侯」等,自是廟宇遍於漳,泉之間,而台灣昔為瘴癘之地,且鄭氏及諸將士皆漳泉人士,因此信仰獨盛,建廟亦早。

   火獅代表物原為慈濟宮所有,其前身為保生大帝之坐椅-「黑虎將軍」,民間為慶祝保生大帝誕辰而形成火獅的宗教儀式。慈濟宮原本就有舉辦「放火獅」活動,火獅全身以竹枝為架,纏繞各色火炮,用紙糊獅頭為首,燃放場面熱鬧,類似鹽火烽炮。傳說只要將心願寫在紙條上,連同火獅一起燃放,火獅即會將眾願帶到天上,不僅會為自己帶來好運氣,並且能心想事成。

  2001年,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推動「在地特色活動」政策下,左營區公所開始構想策劃,並號召各寺廟聯手,共同規劃舉辦具地方特色的活動,以期將精彩左營的匠工雕刻、歷史典故,以紀錄保留方式,及透過活動的整合,在蓮潭畔綻放出璀璨動人丰姿,吸引國人目光,自此開啟「萬年序」年度活動的契機。

  第一年的「萬年季」活動,在策辦單位的設計下,使「放火獅」變成「迎火獅」。其本意是為了突顯在地三大群落的參與與,一起向上天祈求左營本地的繁榮與好運。「迎火獅」從城隍廟出發,進行踩街遊行,沿街為民眾祈福,最後在施放繽紛的煙火中,蜂炮由火獅中心竄出燃燒,帶著大家的願望上天,祈祝願望實現。自此,火獅已成大家公認的「萬年季」活動吉祥物。


   2002年,「萬年季」活動已朝向東方廟會嘉年華的方式進行,左營當地廟宇、學校及曾參與泰山民俗技藝團等傳統陣頭隊伍都熱情參與遊行。「迎火獅」的遊行路線則由蓮池潭周邊延伸至左營主要街道,經六位藝術家共同參與設計的三座火獅,於鳳邑舊城城隍廟一起出發踩街,最後抵達風景區管理所後方帆船碼頭,以煙火、燈光、特效等,將地方傳統活動「送火獅」儀式以全新面貌呈現。

   2003年、2004年,「萬年季」活動持續策辦,知名度大幅提高,也因此受到高度的重視。2005年,在觀光局及高雄市政府大力挹注下,「萬年季」終於獲得足夠經費擴大辦理,一躍成為全國性的活動,名稱也由「左營萬年季」改為「高雄左營萬年季」。其內涵更由原本的宗教節慶活動,發展為文化觀光活動,層面也擴及歷史文化及觀光遊憩,因此帶來空前的活動人潮,創造出更多的活動效益。

  如今,每年十月中旬在左營蓮池潭登場的「萬年季」活動,已成為和「高雄燈會」齊名的大型活動,它正不斷地發光發熱,仰首迎向光明的未來。

























慈濟宮的正門



慈濟宮的沿革







慈濟宮的神案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大觀音亭比肩並立的興濟宮,乍看之下,兩者有幾分神似。大觀音亭有「福、祿、壽」三仙翁及龍舞藍天;而興濟宮除此以外,還有極富民間趣味色彩的剪黏華麗藻飾
。興濟宮建廟時間大約晚於大觀音亭一年,為文武官員及各郊鋪紳商所捐修。民國以後,又多次整建重修,是臺南巿最大的大道公廟。               

「大道公」就是保生大帝,又稱「吳真君」,本名吳本,有「醫神」之稱。當移民渡海來臺時,面臨瘟疫災變,醫神更為民間所崇拜仰。而在神案下的虎爺下壇將軍,據說是老虎為了感恩圖報,甘願終身為坐騎,並鎮廟護堂。         


由路邊步上臺階,走近大門,可看到妙手巧思、生動無比的精雕龍柱,此為清同治年間的作品,別具特色。正門的門神,畫的是秦叔寶和尉遲恭,神采奕奕,器宇軒昂,用色以青綠、朱紅為主,金邊勾勒。是名家陳壽彝的作品。兩側門上的三十六名官將,據說是保生大帝的文武將,表情各異,姿態也不同。             


石獅雄踞大門,左雄右雌,除裝飾美化的作用外,還可穩定門柱、避邪鎮宅,是民間的吉祥瑞獸。這對石獅,公獅腳踏彩球,母獅足扶幼獅,一個雄壯威武,一個溫柔情深,頗堪玩味,這都是道光年間所雕造。                   


如果您想向保生大帝詢醫問症,殿內設有分門別類的籤筒,供您方便問詢,分設眼科、內科、兒科、外科等,這還真是廟中的「醫院」呢! 
廟的後殿金碧燦爛,十分耀眼,奉祀玉 皇大帝。嘉慶「康濟兆民」及「義懷誠 忠」二匾,雖古猶新(已整修過)。

在安平除妙壽宮之外,三步五步多的是 廟宇,其供奉之神祇,以王爺最為普遍 。其中弘濟宮、靈濟殿、西龍殿、廣濟宮、周龍殿、文朱殿等,一時不可勝數,建廟 均早,或有古匾文物,不知尋訪古蹟的您,是否也有興趣一一造訪﹖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與大觀音亭比肩並立的興濟宮,乍看之下,兩者有幾分神似。大觀音亭有「福、祿、壽」三仙翁及龍舞藍天;而興濟宮除此以外,還有極富民間趣味色彩的剪黏華麗藻飾
。興濟宮建廟時間大約晚於大觀音亭一年,為文武官員及各郊鋪紳商所捐修。民國以後,又多次整建重修,是臺南巿最大的大道公廟。               

「大道公」就是保生大帝,又稱「吳真君」,本名吳本,有「醫神」之稱。當移民渡海來臺時,面臨瘟疫災變,醫神更為民間所崇拜仰。而在神案下的虎爺下壇將軍,據說是老虎為了感恩圖報,甘願終身為坐騎,並鎮廟護堂。         


由路邊步上臺階,走近大門,可看到妙手巧思、生動無比的精雕龍柱,此為清同治年間的作品,別具特色。正門的門神,畫的是秦叔寶和尉遲恭,神采奕奕,器宇軒昂,用色以青綠、朱紅為主,金邊勾勒。是名家陳壽彝的作品。兩側門上的三十六名官將,據說是保生大帝的文武將,表情各異,姿態也不同。             


石獅雄踞大門,左雄右雌,除裝飾美化的作用外,還可穩定門柱、避邪鎮宅,是民間的吉祥瑞獸。這對石獅,公獅腳踏彩球,母獅足扶幼獅,一個雄壯威武,一個溫柔情深,頗堪玩味,這都是道光年間所雕造。                   


如果您想向保生大帝詢醫問症,殿內設有分門別類的籤筒,供您方便問詢,分設眼科、內科、兒科、外科等,這還真是廟中的「醫院」呢!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仁武宮


創  建:永曆31年(1677)鎮守官兵建小祠。
     康熙 40年(1701)首倡建廟
     民國 50年起陸續修復
電  話:(05)227-6283
宮  址:嘉義市仁武里北榮街54號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仁武宮主祠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據傳,明永曆 27年(1673)鄭經西征時,將原屯田於今高雄仁武者,改調至諸羅城鎮守,官兵中有自泉州恭奉大道公神像來此,作為屯田的守護神。


  康熙 40年(1701)諸羅知縣毛鳳綸首創建廟,爾後多次重修。仁武宮緣於明鄭時期,與「仁武鎮」軍屯天興州有關,甚具歷史意義。尚保存道光15年(1835)的石香爐,及原祀大道公神像。文武門神為潘麗水大師彩繪,具藝術價值。雖經多次修建,廟體原貌未失,彩繪、 石雕、木雕、泥塑、脊飾頗為精緻,龍蟠虎踞,雕樑畫棟,氣勢雄偉。


  仁武宮自康熙40年建廟迄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為市定古蹟之一,嘉義仁武宮緣於明鄭時期,與「仁武鎮」軍屯天興州有關,創建於明永曆年間,甚具歷史意義。仁武宮主祠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即宋代名醫吳滔,為泉州籍移民及醫界的守護神。據傳,明永曆27年鄭經西征時,將原屯田於今高雄仁武者,改調至諸羅城鎮守,官兵中有自泉州恭奉大道公神像來此,作為屯田的守護神。永曆31年官兵建小祠祀之。


  保生大帝姓吳名滔,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4年,幼時神童,年少成名醫,據傳曾獲宋仁宗加封「御史太醫妙道真人」,由於懸壺濟亡,妙手回春,醫德高尚,官民景仰,而被奉為神醫,流傳許多普濟眾生,護國佑民的故事。明永樂17年,神醫顯靈,治癒皇后乳疾,受封為「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是吳滔被尊稱為「保生大帝」的由來。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屯龍聖宮

主任委員:鄭泉益
廟  址:南投縣草屯鎮新豐里防汎路五四號
電  話:(049)2314-855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創建年代:民國70年


清雍正年間漢人前來開墾,里民之信仰以保生大帝為依歸,代表國人慎終追遠民族性。》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林濟安宮

董事長:陳黃綠妹
宮 址:樹林市保安里保安街一段三十二號
電 話:(02)2681-2624
主祀神:保生大帝


據《濟安宮沿革記》中曰 : 『本宮奉祀保生大帝,帝姓吳,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人,當明末清初,我祖國漳泉先民或隨鄭成功起義,或抱圖南狀志,佩帝香火,冒險渡臺,時有賴姓一族,於康熙末年民前一百九十年,自白礁奉大帝之分靈來臺,居於潭底庄築茅屋祀之,乾隆五十三年,民前一百二十四年四月,業戶張必榮倡導興建廟宇於潭底山麓稱謂濟安宮…..』與同治十年纂修的《淡水廳志》中記曰 :『大帝廟。在海山莊。嘉慶十七年張必榮捐建。』由此可得知保生大帝原本為賴氏家族所奉祀的私有神明,於潭底築茅屋奉祀,因開墾初期地區多瘴癘,便顯其威靈醫治庄民,並醫癒最大業戶張必榮,而後張氏於乾隆五十三年捐錢蓋廟創設濟安宮,以答謝神意,其舊址是位於今樹林市保安街一段三○一號前馬路處,與潭底福德宮相距約為三百至五百公尺,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樹林地區開墾初期庄民的守護神與信仰中心。

  後再嘉慶十八年、道光十六年、光緒十九年均整修過廟宇,但經歷三次的整修,廟堂仍不經歲月摧殘日漸腐朽,逐民間議起重建,據《濟安宮東遷記》中曰:『清乾隆五十三年,建廟潭底山麓,歷百四十年間,香火甚盛,今為應交通變遷計,參拜者便利,扶乩卜地東遷於斯,昭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慶成,建碑記之。』另外因鐵路車站設置,為方便庄民參拜,故選擇在交通便利之地另興建之,再大正十一年七月逐由王土龍及黃純清等發起扶乩卜地,由大帝選定現址《樹林火車站東方三○○公尺處》,由住民募捐歷時五年,並於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吉日恭迎帝駕恭奉於現址,自大正十二年起至大正十六年幕資築造本廟宇,至大正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慶成建醮三天。匾額通常置於門楣或橫樑上 , 其形制一般常見以橫長形及豎長形為居多 , 內容有年代 , 頌恩揚善或表明心性的題字 , 文後並署獻匾者的職銜 , 身分 , 名號 , 讀古扁時可欣賞書法與文句 , 同時也可以由獻匾人的身分 , 了解當時在鄉鎮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以及濟安宮與其他地方寺廟間來往的關西 。

現濟安宮廟內所懸置j大小小的匾額 , 分別置於正殿及左右廡廊 , 均為各地方廟 , 首長或鄉紳所獻 , 其中以正殿屋樑上懸有兩幅歷史悠久的匾額 , O直得一看的歷史文物 , 其一是 : 道光辛丑置丁卯重修『靈庇萬名』董事眾弟子同立 , 換算為西元一八三一年 ( 道光十一年 ) 置 , 西元一八六七年 ( 同治六年 ) 重修 , 藉此可了解濟安宮在道光十一年及同治六年均有整修的紀錄 。

另一是 , 昭和丁卯孟冬吉日 『神恩浩蕩』海山郡守從七位禮讚生 , 換算為西元一九二七年 ( 民國十六年 ) , 其中所指的海山郡是轄區的意思 , 相當於管轄現今的三峽 , 鶯歌 , 樹林 , 土城 , 板橋 , 中和 , 永和等七鄉鎮 , 清末朝時劃設為海山堡 , 在日本治臺後 , 西元一九二○年七月改設海山郡 , 光復後廢郡設區為海山區 , 可以得知此匾額是由海山郡守 , 即地方官所獻 。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佳里應元宮

宮  址:台南縣佳里鎮漳洲里番仔寮200號
電  話:(06) 722-9852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二郎神君、呂山通使

◎本宮沿革

本宮草創於清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當大陸福建霞陽祖地祖廟-應元宮 廟匾。時乃由唐山祖居地,漳州府海澄縣之楊姓、陳姓、謝姓等先民,奉請家鄉之神祇「保生大帝」、「關聖帝君」、「呂山通使」 及「楊家祖神」,渡海來台,於此墾屯定居;時僅築草寮奉祀之,偶有疾病禱之即不藥而癒,因而香火鼎盛,儼然成為楊姓族人及拓荒聚眾之精神寄託。

清乾隆三年(西元一七八三)遇颱風摧襲,草廟頹損崩塌,遂籌資鳩公再建廟宇,安座奉祀,此時尚未命名;直至清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授軍功七品之楊應孝公(楊文允公曾孫),有感諸神聖及祖先神位屈居陋室,未有正名之堂安祀,乃號召各房耆老協商募款,籌建正式廟宇,襲用祖籍之「應元宮」為名,以昭來台始祖功績,並期勉後世子孫光前啟後之意;於清咸豐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三月竣工入火安座,同時舉行慶成祈安清醮;時廟堂乃坐西朝東。

本宮在歷經一甲子的歲月洗禮,廟貌日益斑剝,遂由楊忠獻公與楊金榜公等,於民國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發起第二屆籌建會,決議改建,重新堪輿,始定位坐北朝南,並於民國十六年完成竣工;後經日據時期,嚴禁民間信仰,燒毀神像神器,對廟宇恣意搗毀,廟貌摧殘殆盡;幸於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本宮正殿神房,主祀保生大帝、二郎神君、呂山通使等。

由楊新迪公發起重修整建,並增建拜亭,為本宮第三次重建;直至民國七十年八月由楊炳連公為首之第四屆籌建委員會,有感於架椽樑門之杉木,年積月累,腐蝕斑斑,為光先人基業及報答神明庇祐之恩,乃群集地方碩德之力,敦請時任縣長之楊寶發宗親,於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動土興工,遂於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日竣工,恭請時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鄉親及台南縣長楊寶發宗親剪綵,並舉行入火安座大典;新建廟堂前殿奉祀保生大帝、呂山通史、二郎神君等諸神,後殿乃恭奉楊氏開基祖及開台祖之神位;隨後於民國七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舉行之慶成祈安清醮;民國七十六年舉辦中斷五十餘年之「丁卯年蜈蚣繞境大遊行」,此蜈蚣環廟之遺旨,使傳統蕭瓏蜈蚣陣精神再現,更是轟動一時,地方人士無不興高采烈,真是人神共奮。

民國七十三年竣工之巍峨廟殿;後殿同祀楊家神主,為楊氏祠堂。而今,金碧輝煌之廟殿,外貌觚嶙聳屹,殿內肅穆莊嚴,兩側繪畫先民奉持王命登陸圖及春耕圖,石堵刻鑴忠孝節義之典範,極盡教化勸世之義;目前本宮亦存有多塊古匾。

◎ 一百零八蜈蚣陣

  本宮之創建若由咸豐4年(西元1854年)正式建廟起算,至今(西元2003年)已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正因如此,本宮至今依舊延續許多老一輩之傳統,這是文化的傳承、香火的延續;本宮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人力蜈蚣」,全身由108節組成,組閣後全長綿延數公里,行進間皆由人力扛之,儼然像極了「百足真人」親臨除魔押煞;此外,本宮之蜈蚣陣亦配有一支專屬的「蜈蚣珠」,做為蜈蚣陣之前導,可謂全台唯一。

  本宮一百零八蜈蚣陣最早可追溯至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一年),蕭瓏香壬子年香科時,當時裝扮成十八瓦崗寨起義,唐太宗李世民與薛仁貴征東的故事;第二次出陣為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裝扮內容為三國演義劉備出巡之故事為主,此次繞境遠征至西港慶安宮,就此奠定番仔寮蜈蚣陣的美譽。

全台唯一的"蜈蚣珠",象徵百足真人當時捨身相救的內丹!而最近也最盛大的一次,則是在民國七十六年(西元一九八七年),舉辦的「丁卯年蜈蚣繞境大典」,,當時是以宋太宗出巡為主體,由一百零八位神女、仙童裝扮成忠良義士、文武百官,並在本宮宋江陣的助威、全體信徒及各界先進前輩的護持下順利完成;彼時「番仔寮蜈蚣陣」寫下了台灣民俗史上的一段佳話,也使傳統蕭瓏蜈蚣陣精神再現,地方人士無不興高采烈;後因人力找尋困難,也使得這次的繞境成為本宮至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出陣紀錄!

◎ 番仔寮未江陣

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應泰鄉霞陽村後頭角遷移來台至番仔寮北頭洋一帶闢墾有成,然當時清廷治安不穩、盜賊四起,因此庄民組織「義民隊」,以保護庄民的生命財物。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林爽文之亂,本庄義民隊由楊傳受領軍二十餘人,參與蕭瓏義民軍助戰清廷官兵平定林爽文之亂,其稱「安定里西堡蕭瓏庄義民軍」,隊旗黃色。經平定後義民軍受賜「旌義」之匾,並建造「義民亭」以茲褒獎。隨著時代的變遷,本宮的宋江陣也逐漸式微,如今只剩兵器孤獨的守護著!

 林爽文之亂平定之後,本庄庄民楊傳受先民回唐山,巧遇陳姓故友,故友幼時拜師少林寺高僧,習得少林武功、拳術、兵器及宋江陣一零八陣法,其中的八卦八門金銷陣之九宮九儀更是變化無窮、獨一無二。楊傳受自陳姓故友習得真傳後,返番仔寮與兄長楊應老開設文武館,教授武藝。嘉慶五年(一八○○)因時局仍動盪不安,兄弟兩遂組織庄中壯士子弟成立番仔寮宋江陣,以衛社稷,此則第一代。

  另番仔寮之社區延平國小於民國六十五年成立少年宋江陣,六十七年國小學童畢業後就讀佳里國中,於地方人士感於民俗體育文化之傳承及當時政府推行全民運動下,由佳里國中楊福載老師續以延平國小原宋江陣之畢業成員,再召集成立青少年宋江陣。於學校課外活動下,安排番仔寮第五、六代之宋江陣成員協同教授此批青少年。此青少年因少時耳濡目染,加以長者用心教練,其成果非凡,時受教育部青睞舉辦各項觀摩活動,獲各界好評。而此批青少年宋江陣亦成為今番仔寮宋江陣第七代之主幹。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人士為填補老人心靈上的空虛、調劑身心,使社區民眾獲得充分活動,於民國六十七年六月(一九七八)由社區自主成立全省最高齡之「老人俱樂部宋江陣」。此宋江陣除為年老者丹練身體建康,於訓練中尋找陣法以創新陣勢外,再則期許青少年能感動來繼承依缽,勿自因時代潮流,人情淡薄,而忘卻過往番仔寮之宋江陣歷史。

  番仔寮宋江陣歷經七代二百餘年之歷史。進入番仔寮社區,訪談耆老或幼子,皆可獲知庄民對宋江陣之傲視。番仔寮宋江陣除為庄中先民闢墾留下可歌可泣之史事,亦為本土臺灣宋江陣寫下一篇沿革史。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和保福宮                                                               

宮  址:永和市仁愛路202巷9弄2號
電  話:(02)2922-7524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保福宮係道教廟宇,草創於清道光年間,此宮位於仁愛路下溪里,居臺北盆地東南方,由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俗稱大道公廟〉分靈而來,主祀保生大帝吳本,從祀福德正神,因往臺北參拜大帝,路途遙遠,須經新店溪,當時尚無中正橋,靠渡船來往,每逢颱風大雨,洪水肆虐,行程斷絕,帶來極大困擾,故先民初擇址,彼時稱之「輪寮腳」,即現址後方三百公尺處。

  當時村內人口尚稀,不足百戶,經濟薄弱,無力隆建,只把竹草當建材,興建草茅之廟,略砌神社一間,終告落成,供庄民祈福膜拜。爾後歷經颱風洪水沖毀、虫蟻損傷,數度倒塌重建。經信民林光成、孫進、許九等重整神厝,為第一次改建;斯久廟貌陋舊,賴信民曾萬成贈地及林光成奔走,於同治十二年竣工,為第二次改建;宣統三年,廟遭颱風吹毀,至民國五年由林火盛、陳坤源等人鳩資重建,為第三次改建;民國四十七年,信民林望、洪寶樹提議重整,至六十年始成今日廟觀。

  保福宮設立至今將近五百年之歷史,當時分鄉設鎮是以「信仰」來區分,永和地區是泉州人,信奉保生大帝,中和地區是漳州人,信奉媽祖,潭漧里、中永和雙方拉據了好幾年,文化水準高的希望規劃至永和,而信仰較濃厚的當地人則希望分至中和,好在當時有一位鎮民代表永和國小老師蔡國敏投永和一票,功勞很大,以至能使保福宮至今仍屹立於永和地區。

  保福宮形制完整,雕飾精美,承繼中國南方的傳統風格,廟脊燕尾,剪黏雕花,五顏六色,光采炫目;正殿兩旁石彫龍柱,龍身盤柱,龍爪抓珠,以青石構成,刻工精細,雄偉秀麗;廟內藻井、斗栱、瓜筒、疊斗、花鳥柱、石刻人物、瑞獸等雕鏤窮奇,精美絕倫。目前善男信女不計其數,常至該廟宇祭拜祈求闔家平安,香火相當鼎盛。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址:臺南縣仁德鄉大甲村一二九號
主 祀:保生大帝

副 祀:中壇元帥、田都元帥

陪 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創建年代:康熙五十三年(西元一七一四年)



本宮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三年,相傳清康熙五十二年(西元一七一三年),大甲庄流行癘疾,庄民惶恐不安,乃前往月眉池(今湖內鄉圍仔內庄)慈濟宮奉迎保生大帝神像返鄉遶境祭拜,為民祈求平安,瘟疫因而告絕,庄民鑑於保生大帝神威顯赫,康熙五十三年共推耆老許清吉發動捐款建廟,主祀保生大帝。此後歷有修葺,唯證物、記錄不存,無從查考。太平洋戰爭期間,本庄北鄰台南機場,情勢危急,庄民在保生大帝庇佑下,相安無事。

民國三十四年,庄民為感保生大帝神恩,在舉世經濟拮倨下,共同商議籌募重修,十月竣工並舉行慶成祈安醮。民國三十八年,地方有志許一郎倡議重修右廂。民國四十年,士紳陳皤發起重建四垂亭。民國五十六年,第方有志宋萬泉、周添平等鳩資重建,至民國五十八年竣工,並舉行慶成建醮大典,盛況空前。民國六十四年,舉行祈安醮,民國七十年十一月與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各舉行五廟祈安醮大典,熱鬧及盛況非凡。本宮右前(道路南邊)有一小廟,名為李公媽廟,原為有公廟奉祀李氏夫婦,建於本宮右前方。

開闢道路時被拆,後經保生大帝旨意改建於今址並更廟名為李公媽廟。




圖文取自八庄大道公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興宮位於新港鄉街面的中正路與大興路交會處,相傳建於清乾隆 32 年(西元 1767 年),為台灣三級古蹟之一。

   大興宮為單殿式建築,相傳清乾隆 32 年(西元 1767 年),由笨港街居民捐錢興建保生大帝廟,但嘉慶年間遭洪水沖毀。



   清嘉慶 9 年(西元 1804 年)在現址另建新廟,由王得祿將軍取名曰「大興宮」,亦即香火大興大旺之意,並贈書卷案桌壹張,以表虔誠。歷時彌久,經多次修建,為嘉義縣政府核定為三級古蹟。

   民國 88 年遭逢「 921 集集大地震」、「 1022 嘉義大地震」,多處毀損傾圮,乃報請文建會加以修葺,於民國 93 年完成今貌。



   該宮主要祭祀神明為宋代吳夲,吳真人因精通歧黃之術,醫德受民眾景仰,有「大道公」之稱。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元 1036 年 )騎虎飛升為神。陪祀有福德正神、虎爺、馬爺、太子爺、玄天上帝等。

  

古民國小: 陳炳村老師提供

資料提供:嘉義縣新港鄉古民國小

 【蚶西港開仙真宮委員會】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龍峒保安宮廖武治董事長及執事至本宮開仙真宮參拜


並於隨後展開~冬港尋根之旅~


 


 


台北保安宮

董事長:廖武治
地 址: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網 址:www.baoan.org.tw
E-Mail:service@baoan.org.tw


大龍峒保安宮,設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六十一號,民間俗稱「大道公廟」,現已被政府列為二級古蹟,在清朝與艋舺的龍山寺、清水巖的祖師廟,並稱台北市三大寺廟,香火鼎盛,每日迢迢來此上香祈求庇佑的信眾與遊客絡繹不絕.....

大龍峒位於台北市的西北角,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匯處,開發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是以前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Pourapon)的舊地。

   乾隆初年,有大批福建同安人移入墾殖;到乾隆中葉,便成立「大浪泵庄」,不久改稱「大隆同」,隆表示興盛,同即意指「同安人」。後來因為「大隆同」地靈人傑,環境清幽,文才碩儒輩出,其街東又有一龍峒山(舊圓山動物園),山形似龍,「大隆同」剛好位於龍尾,故將「大隆同」改為「大龍峒」,以使名實相符。保安宮即建於大龍峒地區,因為是同安人所蓋,所以取名保安宮,有保佑同安人的意思。

傳說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同安先民初至大龍峒開墾,當地氣候不穩,瘴癘疫疾四起,許多人因水土不服而亡故,於是有人回到故里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慈濟宮,將他們往昔信仰的守護神保生大帝,乞靈分火至大龍峒奉祀;惟當時民生困難,人力不足,所以僅用木造架設簡陋廟宇供奉。

但由於保生大帝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時常顯靈濟助人民,因此當地居民為感念保生大帝的澤被,便於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集資將草木搭蓋的小廟翻修為正式宮廟,歷經五年完工。

關於保安宮的創建,根據<台灣文化志>、<台北文物>、<淡水廳志>所記載:當時胼手胝足到北台灣發展的同安先民,為感謝保生大帝的靈佑庇護,於是集合附近仕紳於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共同聚資興建保安宮於現址,由於工程浩大,分成數期興工,於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正式完工,分前殿、正殿、後殿及東西護室,莊嚴巍峨,終年香火連綿。

據說當時購自大陸福建用來修築保安宮的建材,並沒有完全用完,於是地方仕紳王智記糾集,由鄭、高、陳、林、周、蔡集資,購買剩餘的建材,在保安宮西側漲a方,興建兩排店鋪(一間為一坎),賣給當地居民營商,南北相向每排二十二間,總共四十四間,樣式格局皆完全一樣,稱之為「四十四坎」。

於是大龍峒開始有街肆出現,並以四十四坎為中心,發展商業,聚集人煙。農曆七月的中元普渡,對大龍峒保安宮而言,別具意義,因為在供奉的數十座神明中,安座於保恩堂,與註生娘娘身邊的「義勇公」與「池頭夫人」,百年前,他們只是升斗小民,為了保護宗族,在台北地區爆發的「頂下郊拼」與「漳泉械鬥」戰役中犧牲生命。

如今「池頭夫人」成了孕婦安產的神明,義勇公的勇者形象留在世人記憶中,也成為保安宮年年中元普渡特別超渡的亡魂。

  這段歷史要把時間拉到清朝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當時艋舺(萬華)商業正興,卻發生頂郊與下郊人因碼頭力伕口角及商業利益大械鬥,俗稱「頂下郊拼」,戰禍波及大龍峒。

據「台北市志」記載,頂郊以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為主,下郊人為同安人,當時頂郊人勢力龐大,下郊人勢力單薄,只好依附在漳州人之下,並聚集在偏僻的八甲庄(目前老松國小附近)伺機而動。

頂郊人的人力物力都較佔優識,大本營設在龍山寺,由黃龍安領導,黃某富魄力,深謀遠略,資力日益雄厚。下郊人是林佑藻領導,林某也是一位富商,此人精明強幹,雄才大略,兩郊實力各有千秋,互不相讓,雙方對峙達數年之久。

  兩郊以河濠為界(目前的康定路、內江街、廣州街一帶),一八五九年九月七日,頂郊人商借祖師廟,加以拆毀作為攻擊對方的通路,以空桶裝滿泥沙,掩護進擊,攻入八甲庄,大肆燒殺,下郊人節節敗退之餘,乘機將奉祀在霞海城隍廟的城隍寶像搶出,分路向奎母卒(現今大稻埕)及大龍峒山奔逃,並以保安宮為大本營,繼續整編對抗,同月十七日,頂郊人又攻進保安宮,下郊人祈求保生大帝保佑,終於擊退頂郊人。

  不過在這次搏鬥中,同安人傷亡嚴重,尤其在搶奪城隍爺衝殺中,喪生無數,保安宮為追念這些護神中喪生的戰士,為他們立牌位並尊稱為義勇公。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說,據聞義勇公的遺骸葬在北縣五股鄉公墓內,墓碑正面寫著:義勇諸公之墓,背面寫著:咸豐三年八甲庄民,鬥陣沒卅八義士遺骸之紀念碑。

  每年在池頭夫人殉難這天(適值七月中元普渡),泉州人都在保安宮舉行盛大祭典。加上池頭夫人是難產而死的魂,孕婦前往祭祀可保平安,所以婦女們又信為安產的神,而配祀於註生娘娘身旁。
  
  漳泉械鬥事件除了萬華的漳州、泉州人一路打到大同區外,士林的漳州人也加入戰局,與大龍峒的泉州人打了起來,一八五九年某日,芝蘭(目前的士林)的漳州人沿著圓山仔腳進攻保安宮,宮內原寄住一群乞丐,晚飯後在庭院閒聊,獲悉漳州人來襲,臨機應變,每人手執棒杖,露出一頭,權充槍械,埋伏在要口上,來襲的漳州人不明底細,懷疑是敵方早有準備,不敢進攻而退,事後居民為感謝乞丐保護鄉梓之功,便蓋了一座「天子門生府」於後宮,專供乞丐們定居。

  所謂天子門生府,是乞丐寮的雅稱,天子門生府的門聯上即寫有「兩國封王薛平貴,一品當朝鄭元和」,意思是說,薛平貴與鄭元和二人,都曾淪落做過乞丐,後來卻創造錦繡前程,大大發跡,有提醒世人不要輕視乞丐用意。後來保安宮後乞丐寮因乞丐人數增加,又添建一座,使得前者稱為頂寮,後者名為下寮。

  百年來中元普渡,在保安宮眾神明中,義勇公與池頭夫人事蹟雖鮮為人知,但卻是寺方特別祭祀的亡魂,其中池頭夫人還是保安宮掌管「牽藏」的「藏腳媽」,所謂「牽藏」是指超渡溺水、死於難產或因血光之災意外死亡的孤魂。   【蚶西港開仙真宮委員會】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烈嶼保生大帝廟

宮  址:金門烈嶼
電  話:(08)236-2221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在民間信仰裡,保生大帝是醫療神的代表,每個縣市近乎皆有祂的蹤跡。臺灣民間的宗教,大多是於明末清初時傳入的,因此多數均繼承中國南方的宗教傳統。閩粵移民來台,經歷渡海風險,後又遇水土不服,瘟疫等疾病蔓延,因而消災求福之心迫切,乃傾向於宗教信仰。在此背景下,其信仰具有海洋性信仰、瘟神崇拜、地緣背景影響其奉祀主神,及敬畏孤魂野鬼等特點。

 「生、老、病、死」為人生四大議題,也各有所司的神明信仰,在醫療信仰上,「保生大帝」即是大家眾所皆知。「保生大帝」姓吳名本(音ㄊㄠ,義"進取"),宋七宗太平興四年(西元979年)三月十五日生,誕生於福建省同安縣白礁鄉。到明代仁宗朝(西元1425~1426)時又被加封為「保生大帝」。大帝智慧過人專研歧黃醫術,畢生心繫民間疾苦,行醫濟世。俗信「保生大帝,點龍眼﹑醫虎喉」,即傳說保生大帝曾經治癒過罹患多年眼疾之蛟龍,並曾為猛虎取出哽在喉頭之人骨。其後,此猛虎為感恩故,甘願終身為其座騎。亦因此,供奉保生大帝之廟宇內大殿神桌下,均可見有一尊虎神像「下壇將軍」虎爺鎮護廟堂。其正是守護大帝之「黑虎將軍」,有別於一般廟宇所供奉的虎爺。

 位於上庫與南塘之間的福山山坡上的保生大帝廟,於明朝嘉靖年間,毀於倭寇之亂,神像流離失所,遂為烈嶼「四甲八保」於每年12月18-20日恭迎,輪值供奉。今鄉人凝聚共識,海內外鄉民籌募基金,於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十六日在原廟現址鳩工重建,座向正東西,營造法是採用南、北式造;大殿高19公尺、前殿高17公尺、深29.5公尺。東西廂房加鐘鼓樓左右相襯,廟宇雄偉壯觀、匠新細雕、構築宏觀。其保生大帝塑像栩栩如生,豎立此聖地,不僅為烈嶼鄉最大廟宇,更為全縣之冠,將宗教信仰與觀光遊憩融唯一體;實為觀光客及善信前往拜拜及參觀的好地方。


 


圖文取自八庄大道公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