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到廟宇拜拜,你只認得供奉在裊裊香煙之後的神像嗎?宮廟寺院之大,點綴在其間的裝飾、浮雕和彩繪,在台灣百年來偉大建築匠師的巧手下,訴說著一則則流傳久遠的精采故事。廟宇達人的郭喜斌發願巡迴全台舉辦「百場廟口講古大計畫」,用最貼近在地語言並結合當地廟宇建築,用說唱的方式生動表達「戲文」,傳承廟宇文化。

絕句反諷 彩繪經典

如何入門欣賞廟宇呢?郭喜斌表示,解讀戲文首先得認識廟宇結構有居前的「三川殿」,位於中間的「正殿」,及最裡面的「後殿」,隨殿堂主從關係,這些工藝的表現亦各異,像在兩兩相對的格局常運用「四愛」主題—「和靖詠梅、茂叔觀蓮、淵明愛菊、唐明皇夜訪牡丹花」分別表達春、夏、秋、冬。

以宮廟梁枋為例,郭喜斌指出,通常其上頭繪有「四不足」,分別為「石崇巨富苦無錢,彭祖八百祈壽年;嫦娥照鏡嫌貌醜,梁武為帝欲做仙。」故事陳述人往往有錢想更有錢、健康還想更健康、帝王想成仙及美女要永保青春,在廟中會以不同人物做代表,警惕人要知足,「梁枋除藉故事反諷,多半也透過絕句呈現,是廟宇彩繪作品一大特色。」

而廟宇的彩繪戲碼以《封神演義》出現頻率最高,其中的「李哪吒鬧東海」、「文王吐子」、「黃飛虎反五關」等堪稱經典情節,而《春秋列國志》的伍子胥,《三國演義》的「趙子龍當陽血戰」,甚至佛教經典等故事亦十分常見。

佛教故事 流傳千古

郭喜斌表示,佛教故事在台灣廟宇是很普遍的裝飾,一般觀音殿內多有佛陀本生故事、禪宗,或是觀音化現顯靈的事蹟。嘉義縣朴子市配天宮後殿神房上方的〈佛降生七步生蓮〉彩繪,描繪佛陀誕生時景象,佛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腳踩蓮花;一旁的佛母摩耶夫人抬起一隻手,表示佛陀是從其腋下出生。這件作品雖不特別精美,但年代久遠,時間已為它加分,增添歲月的價值。

同樣位於嘉義縣的新港鄉奉天宮,其後殿梁枋則有禪宗傳法的經典橋段〈拈花微笑〉,畫師洪平順描繪的釋迦牟尼佛手持金色波羅花,面對佛陀的則是微微一笑的金色頭陀大迦葉,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玄奧禪法,就在兩人微笑間產生了。奉天宮後殿另一幅禪宗彩繪〈磨坊傳法〉,描述六祖惠能與神秀大師的公案,其中流傳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更是流傳千古。

融合民間信仰傳說色彩的〈觀音助戰水將軍〉,則出現在雲林縣口湖鄉蚶仔寮萬善爺廟的店內壁畫。郭喜斌指出,此作品描繪觀世音菩薩帶著善財與龍女來到蚶仔寮海面上,善財還手持火尖槍幫忙萬善爺降伏龍太子。畫師精湛的技藝加上豐富的學識,將故事多處細節處理得十分生動,萬善爺廟也因保有多幅珍貴壁畫而備受尊崇。

忠孝廉節 教化民眾

國父孫中山在普陀山的奇遇,則表現在台南國定三級古蹟總趕宮的觀音殿壁畫。郭喜斌表示,相傳民國五年時,國父與胡漢民、鄧孟碩等人前往普陀山慧濟寺時,忽然看到巍峨牌樓,又見寶幡飄帶迎風舞動,兩側更有數十位僧人迎接,但此短暫殊勝景象只有他一人得見,據說國父還為此異象留下一篇遊記。

「傳統倫理與道德主題,更是勸人向善的廟宇建築要彰顯的精神。」郭喜斌說,民間宗教藝術也常以「忠、孝、廉、節」為創作題材,藉以教化民眾,最具代表的就是以「孔明夜進出師表」表忠,「狄仁傑望雲思親」表孝,「楊震卻金」表廉,節則以「蘇武北海牧羊」表現。

「在地的故事還是要在地人來講,才夠味;我希望更多人進入『廟口說書』的世界,讓一些不被鄉人重視的老廟,能夠因為『被看見,被了解』,而被珍惜。」郭喜斌說。


看懂戲文

●和靖詠梅、茂叔觀蓮、淵明愛菊、唐明皇夜訪牡丹花,分別表達春、夏、秋、冬。

●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楊震卻金、蘇武北海牧羊,分別表達忠、孝、廉、節。

●紅孩兒、哪吒腳踩「風火輪」,前者多搭配孫悟空出現,後者則常與二郎神、聞太師、姜子牙等人物登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