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宮保生大帝於西元一六四六年、青礁海滄吳厝先人奉請隨船之三尊金像
(二軟一硬體)另一軟體金尊在今台北大龍峒保安宮,另一尊硬體金尊流落民間
但今已失落,由今布袋嘴北邊「冬港」現今布袋東港海岸登陸、直到(西元
一六七九年)吳氏先人迎請本宮保生大帝寄祀台南頂大道興濟宮,次年西元(
一六八O年)吳氏族人之姻親、本庄黃氏先祖奉迎回本宮至今。
本莊未建廟前皆由爐主輪值奉祀,直到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住民有志
建廟,遂發起集資建廟在今廟之路西建廟。宮名為開仙宮。在光緒三十二年(
西元一九O七年)日人開闢道路、廟宇遭其衝,遷徙於現址重建。民國三十年
日人推行皇民化,迫折本廟,改形為公厝才得保留至光復後庄民發起重建廟
宇,於民國六十年廟體及外貌完成,改名為『保安宮』,先人歷經多次整修、
重建,宮名一再之更換。直到民國九十年(西元二OO一年)本宮保生大帝
降駕諭示﹕吾宮宮名原是『開仙真宮』,不知何時期執事者將其簡稱『開仙
宮』,特別開示開仙真宮宮名之意「開基青礁大道公」「仙居靈地睡虎穴」
「真人懸壺尊大帝」「宮威顯赫萬世名」。並於同年三月十四日前住台南
開基玉皇宮領旨、宮名改回原『開仙真宮』。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