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閩台慈濟第一宮--青礁慈濟東宮
廈門海滄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上,有一座名聞海峽兩岸的青礁慈濟東宮。為廈門二十名景之一。
青礁慈濟東宮供奉的是保生大帝,即大道公。
祖宮始建於宋景佑3年(1036年),原名「龍湫庵」,宋高宗紹興21(1151年)吏部尚書邑人顏定肅上書宋高宗,奏請為吳真人立廟,高宗准奏,並下詔建五殿大廟。廟成,宋孝宗賜名「青礁慈濟廟」。宋淳祐元年(1241年),皇上又詔諭改廟為宮。如今,慈濟東宮由前、中、後三大殿構成,建築面積1306平方米。大殿有10根巨大的石柱,其中6根盤龍大柱被專家譽為「福建省古宮殿石雕柱之冠」;二根花矸柱和20多根八角對聯石柱上,雕刻著東宮史實和吳真人的偉績,留下了古代書法家的珍貴書藝;樑上、鐘樓及屋頂,都閃現著精彩的工藝,構成渾然一體的寺廟文化瑰寶。
東宮原為五殿。東宮建築為雙曲燕尾歇山式,12根龍柱氣魄非凡,尤以二根花瓶柱甚是奇特。木雕也甚精湛,且無蜘蛛結網。據說是用了唐伯虎作畫顏料配方的緣故。彩繪更是精美。前殿左廊天花板上的鳳頭、龜背、龍爪、獅足、虎腿、白澤尾,背駝紅袱大印的「鴟龜」,在閩南宮廟中極為罕見。
吳真人住過的草廬龍湫庵近年進行了重建,規模也擴大了許多,集中了丹灶、藥臼、藥泉三聖跡,這還是吳本當年使用過後的原物,一千多年風貌依舊,極為珍貴!
明永歷15年(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收復寶島台灣,在廈門訓練海軍「忠貞軍」,籌造戰船,急需木材使用,但當時運輸困難,海上風急浪大,鄭成功遂向青礁慈濟東宮保生大帝禱借兩殿木材,並求他上船壓陣助戰,許願收復台灣後重建東宮。待收復台灣時業已明亡清立,鄭成功無法到青礁東宮還願,於是,鄭成功命在台南學甲鎮建造慈濟宮,答謝保生大帝庇護之恩,從此,吳真人就在台灣生根,青礁東宮是為祖宮。鄭成功的「忠貞軍」的閩南子弟約定在每年三月十五日在學甲遙祭大陸的祖宮,稱之為「上白礁」,成為慣例,延續至今。如今,台灣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宮廟200多座,善信甚眾。
大約在同時,白礁也建廟奉祀。
青礁的稱「東宮」,供漳州府七縣百姓進香禮拜-白礁的稱「西宮」,供泉州府五縣百姓進香禮拜。
以後,又在後山尾建南宮,在溫厝長園建北宮,形成海滄慈濟宮群。
白礁慈濟宮,坐落在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內祀宋代民間名醫、保生大帝吳本開基神像。
白礁慈濟宮始建於紹興二十年(1150年),是宋高宗頒紹賜建的三進宮殿式廟宇,總面積1300平方公尺。整座殿宇依山遞高,飛簷交錯,富麗堂皇,雄偉壯觀。殿內的盤龍石柱、斗拱朱漆、彩繪描金,集宋、元、明、清的建築、繪畫、雕塑、書法等藝術於一爐,有「閩南故宮」之稱。
宮內原供奉的保生大帝開基祖神像共3尊,俗稱「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
一大帝仍供奉在白礁慈濟宮正殿。
二大帝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隨鄭成功軍隊赴台,現供奉於台南縣學甲慈濟宮內;
三大帝供奉於廈門同安青礁慈濟宮內;
宮內現有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題寫的「慈濟祖宮」橫匾,還保存著拜壇石、國母獅及龍泉井等文物古跡。國母獅,是明成祖時吳氏子弟用吳本傳下的秘方治好了皇后的乳疾,皇帝追賜給吳本的,石獅右掌還握著一個「本」字印鑒。龍泉井,相傳是吳本生前為患者洗滌傷口的泉水,水質甘淳。建宮時壘石為井,久旱不涸。數百年來,無數信徒到此恭請「聖水」,祈求消災滅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