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原稱大道公廟,俗稱「開台大道公廟」又稱「廣儲東里大道公廟」,民國
三年,(日本大正三年)重行修建,始改今名,依據台灣縣志卷九雜記志載,
大道公廟建築於荷據時期,但其正創建年代,卻無正確資料可資考證,民國六
十三年再度修建,在重行塑裝佛像金身時,乃在觀音佛祖像背部發現刻有「民
萬曆丙辰年 弟子蔡保禎 造」等字樣,(佛像為名貴青斗石彫刻)按明萬曆丙
辰年,為公元一六一六年,較鄭成功登陸台灣,猶早四十五年,由此證明大帝
宮確屬明祟禎年間(荷據時期)建造,實為本省唯一古老廟宇。
本宮原稱大道公廟,俗稱「開台大道公廟」又稱「廣儲東里大道公廟」,民國
三年,(日本大正三年)重行修建,始改今名,依據台灣縣志卷九雜記志載,
大道公廟建築於荷據時期,但其正創建年代,卻無正確資料可資考證,民國六
十三年再度修建,在重行塑裝佛像金身時,乃在觀音佛祖像背部發現刻有「民
萬曆丙辰年 弟子蔡保禎 造」等字樣,(佛像為名貴青斗石彫刻)按明萬曆丙
辰年,為公元一六一六年,較鄭成功登陸台灣,猶早四十五年,由此證明大帝
宮確屬明祟禎年間(荷據時期)建造,實為本省唯一古老廟宇。
本宮保生大帝於西元一六四六年、青礁海滄吳厝先人奉請隨船之三尊金像
(二軟一硬體)另一軟體金尊在今台北大龍峒保安宮,另一尊硬體金尊流落民間
但今已失落,由今布袋嘴北邊「冬港」現今布袋東港海岸登陸、直到(西元
一六七九年)吳氏先人迎請本宮保生大帝寄祀台南頂大道興濟宮,次年西元(
一六八O年)吳氏族人之姻親、本庄黃氏先祖奉迎回本宮至今。
本莊未建廟前皆由爐主輪值奉祀,直到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住民有志
建廟,遂發起集資建廟在今廟之路西建廟。宮名為開仙宮。在光緒三十二年(
西元一九O七年)日人開闢道路、廟宇遭其衝,遷徙於現址重建。民國三十年
日人推行皇民化,迫折本廟,改形為公厝才得保留至光復後庄民發起重建廟
宇,於民國六十年廟體及外貌完成,改名為『保安宮』,先人歷經多次整修、
重建,宮名一再之更換。直到民國九十年(西元二OO一年)本宮保生大帝
降駕諭示﹕吾宮宮名原是『開仙真宮』,不知何時期執事者將其簡稱『開仙
宮』,特別開示開仙真宮宮名之意「開基青礁大道公」「仙居靈地睡虎穴」
「真人懸壺尊大帝」「宮威顯赫萬世名」。並於同年三月十四日前住台南
開基玉皇宮領旨、宮名改回原『開仙真宮』。
三王二佛過臺灣
明永曆15年(1661)我黃、王、謝三姓先人追隨鄭王勇衛黃安來台拓荒,因昔
日航術未精乃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西湖鄉和角美鎮錦宅一帶攜奉康府千歲(樹仔
腳)、池府千歲(塭子內)、梁府千歲(七十二份)、楊府太師(埔頂)、普庵祖師(溪南寮)稱之為(三王二佛)等五尊神像護航,安然抵台,初居府城寧南羨仔林(南體育館一帶)後遷州仔尾〈今永康市鹽行〉開闢鹽田,經營鹽務,獲利甚豐。後因
洪水為患,上沙堆積,而遷移至含西港(今西港鄉劉厝北邊的蚶西港)地方,繼續從事曬鹽的工作。含西港為僅次於洲仔尾的良港,南方有竹仔港的瀨東鹽田,西方有洲南洲北鹽田,陸地糖廠羅列,是一處糖、鹽、漁、農、商的要地。三姓先民大都聚集於港墘仔,內陸也有陸續攜眷而來者,於是逐漸形成大族,乾隆26年(1761)尊神旨搭建茅舍奉祀唐山同來之五尊神像。
道光三年,台江變成陸埔,含西港航道淤塞,鹽田被毀,商鹽漁獵日微。於是放棄商鹽之業,族人轉向台江埔地拓荒墾殖,興生堂黃姓族人遂先於今樹仔腳之地建村聚居(樹仔內),而後又陸續有黃、王、謝三姓前來聚居(樹仔外)。
今之樹林村(樹林社區)早期地名叫「樹仔腳」。經拜訪本地出身,對鄉土文化、地名沿革有相當研究的黃炳心老先生(目前是佳里鎮黃東公園大飯店董事長),由他口述(據先人口傳):遠在明朝末葉,本地祖先由福建泉州府馬巷十一都遷徙而來,當時分布在含西港、外渡頭(今西港鄉劉厝村北側及西邊)、大埔(埔頂—今佳里鎮通興里的一部分)、塭仔內(今佳里鎮龍安里塭仔內)以及「樹仔內」(今樹林村50—56號之範圍);因當時盜賊四起,居住環境之周圍都以土木圍堵,以策安全;而「樹仔內」之名稱,據說當時先民以朴子樹(粿葉樹)之樹幹為圍籬,後來樹幹長出綠葉,漸漸地四面變成樹木圍籬,而人住在裡面,所以稱為樹子內,數年後,賊寇漸少,為了開墾與謀生,由大埔(埔頂)遷來部分居民,因「樹仔內」太狹窄,所以定居在「樹仔外」,但當時先民不稱為「樹仔外」,而叫做「樹仔腳」,也許意味著住在「大樹的下面」吧!「樹仔腳」之名稱一直到台灣光復後(民國34年)才改為「樹林村」,樹林村在民國69年成立「樹林社區」
有感於五尊神像,供奉於港墘之地祭拜不便,道光21年(1841)遂遵照神旨分祀神像,即樹仔腳分奉康府千歲〈曾文溪北〉,埔頂庄分奉楊府太師〈七股溪北〉,塭仔內蚶寮庄分奉池府千歲〈七股溪南〉,七十二份竹橋庄分奉梁府千歲〈曾文溪北〉,溪南寮庄分奉普庵祖師〈曾文溪南〉。從此凡七股溪北公事由楊府太師出面解決,溪南由池府千歲出面,曾文溪北梁府千歲,溪南由普庵祖師,海邊公事由康府千歲出面。古云:「康王顧海邊,梁王顧溪墘也」。
樹仔腳分奉康府千歲並於咸豐二年(1852)在庄中搭建茅舍奉祀祭拜,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年〉因茅屋神廟陳舊不堪使用,由總理黃全吉〈現任會長黃煥桐伯父〉借地創建磚木造新廟〈現黃春長厝前〉稱為「慶昌堂」,美輪美奐,規模冠於遠近,香火鼎盛。民國四十六年〈西元1957年〉慶昌堂年久須修又基地難於擴充,擇現本宮之前方地成立興建委員會,公推黃河為主任委員由黃熙禮設計興建新廟,稱為「樹仔腳玉勅寶安宮」,而後改組為董事會,公推黃水龍為董事長,完成內外雕飾及興建兩側廟廂、香客樓〈中山堂〉、拜亭等,當時堪稱七股一帶沿海規模最大的廟。民國64年由旅居高雄市信徒黃炳心捐獻土地開闢牌樓至本廟寶安大路、由旅居台中信徒黃文懷及張進於大路入口處捐建美麗堂皇牌樓乙座。民國68年由黃炳心捐獻當時廟後之地,擬開闢社區公園,於民國70年由黃新洲規劃及施工完成清靜優雅之社區公園。然因康府千歲神威顯赫信徒日增,無法容納眾多信徒,乃於民國71年由楊府太師出駕指示[前功勿失,後建大方,和而為貴,三思參思,中軍底見]因此於當年成立建設委員會籌備重建工作。本宮於民國72年3月(1983)動土興建,佔地六千餘坪廟地六百餘坪,於民國78年初完成,耗資新台幣一億元,奉康府千歲指示廟名為[玉敕寶安宮代天府]當年十二月舉行安座慶成大典又奉康府千歲指示興建兩側香客大樓,五門大樓並陸續完成,至此興建工程全部完成耗資總額新台幣參億餘元,據來自各地信士評語,堪稱一座皇宮式大殿。
西港玉勅慶安宮◎台灣第一香 http://qingangong.myweb.hinet.net/
西港玉勅慶安宮
本宮三百餘年之歷史,經過六次之重修重建,七十五科之香科醮典,已延續了222年(95年)。
本宮之創建,有其淵源之史蹟,遠溯自西曆一六六一年,清順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農曆四月初一),當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為驅荷逐寇、反清復明,率兵由鹿耳門北線尾(亦作北汕尾)登陸,並隨奉天上聖母,入台後,安奉於媽祖宮(地名)以祈神靈之庇佑,其後,即派兵順水路入西港駐紮,隨身恭請境主公、中壇元帥,以作庇護;據先代傳述,其時兵士中有一位大陸堪輿家(俗稱地理師),頗諳山川地理,鑑賞本宮現址為鯉穴聖地,鍾靈毓秀,如能於此建廟奉神,必可「彰顯神威」、「護佑萬民」等語,當時地方先賢有識之士聞此之言,隨即集資楚楚建立神壇,供奉境主公、中壇元帥諸神,以作晨昏之膜拜,時在康熙年間,是為本宮建立之緣起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主祀天上聖母,同祀中壇元帥與境主公(城隍爺﹞,後由天上聖母請旨,玉皇大帝恩准欽命代天巡狩,增祀十二瘟王,即子年張、丑年余、寅年侯、卯年耿、辰年吳、巳年何、午年薛、未年封、申年趙、酉年譚、戌年盧、亥年羅等。十二瘟王係商殷年代民族英雄(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為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神﹞受玉皇上帝勅命為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民國卅四年(1945),台灣光復,玉勅代天巡狩南巡至台南開基玉皇宮,受玉皇大帝勅封為「玉勅慶安宮」,此後,廟名冠以「玉勅」兩字,為建廟歷史增添光輝。民國六十年,本宮拆除重建,上樑之日,擺設香案,舉行儀式,拍照留念,竟浮現鯉魚之幻影(本宮有表框赫影存證)。也因此證實了本宮實為鯉魚聖穴之說。
|
|
創建後的慶安宮,由西港仔街、瓦厝內、南海埔、堀仔頭和茄苳腳等「五角頭」共同管理。廟地原先是一個凹塘,有一次從凹塘當中不斷湧出大量的清澈的泉水,而且有許多的鯉魚在水中騰游滾躍,堪輿家認為這裡地佔「鯉魚穴」。民國六十年慶安宮舉行重建上樑大典時,竟拍攝到一對鯉魚幻影顯現在香環之上,自此之後,慶安宮的鯉魚令旗成為全省信徒競相乞求供奉的聖物,每到王醮舉行之前,發散各地的鯉魚令都會被請回慶安宮鑑醮,順便增強神力,是西港仔香的一項特殊風俗。
乾隆年間,由於草創的慶安宮過於簡陋,所以重修了一次。道光廿七年(西元一八四七年),地方仕紳鳩集資金,發起重建新廟,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舉行三年一科的王醮祭典。之後,又在光緒廿七年(西元一九O一年)和民國十七年各重建了一次,使慶安宮的規模愈來愈見壯觀。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開始進行廟宇第五次的重修,這一年代天巡狩南巡到臺南開基玉皇宮時,受到玉皇大帝勅封為「玉勅慶安宮」,從此以後,廟名便冠上了「玉勅」兩個字,為建廟的歷史增添了無上的光輝。第五次的重修工程一直到民國四十四年才完成,那一年並且隆重的舉行了乙未香科,同時將總裁制改成為現在的會長制。
民國五十三年,慶安宮依照千歲爺降旨,擴建東嶽地藏王寶殿及禹門亭,但是大殿部份因為年久月深,已經呈現龜裂傾斜的危險,無法進行修補,所以在民國六十年的時候,由慶安宮主任委員黃圖的倡議之下拆除重建,得到了香境七十八村鄉及全省各地善信的熱烈響應,以超過六千萬元的龐大經費,逐年進行工事,全廟與香客大樓都用金箔貼裝,歷經十六年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才完成今日所見的巍峨建築,由於廟貌莊嚴華偉,金碧輝煌,於是慶安宮就此定名為「金大廟」。並於同年十月七日舉行落成盛典,廟成,巍峨壯麗,氣派宏偉。
三百多年以來,慶安宮由初期「五角頭」共祀的角頭廟宇,已演變成為如今名聞遐邇的南臺大廟。
玉勅慶安宮基佔鯉魚穴,鯉魚靈物處處可見,成為一大特色
西港玉勅慶安宮每逢丑、辰、未、戌三年舉行一科香科大醮典,一般叫「西港仔刈香」,俗稱「西港仔香」,主要內容分「刈香」遶境和「王醮」祭典兩大部份,屬「香醮合一」的大型信仰活動。論其發展,初期僅係「西港仔堡」境內的遶巡活動,後隨海岸線西移及台江陸浮而遂漸擴大香境,以至有今日橫跨曾文溪南北兩岸九十六村鄉的廣闊轄域。 依據民國七十七年(1988)玉勅慶安宮祭祀組長林森澤所編《西港玉勅慶安宮歷屆香科沿革》,自乾隆四十九年(1784)八份姑媽宮主辦「甲辰香科」首科起,迄民國九十五年(2006)「丙戌香科」,堂堂邁進第七十五科,為全台各大香科醮典中,歷史最悠久、香路最長也是台灣地區藝陣大本營,因此有了「台灣第一香」的稱號! 三年一科的西港香,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刈香」了,而完整的遶境活動大抵由「南巡」開始,可視為整個西港香的序曲,緊接著舉行的「請王」儀式,也正式宣告進入六天五夜的「台灣第一香-西港玉勅慶安宮香科大醮典」,再請王的隔天依例前往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開基鹿耳門天后宮」恭請「開基鹿耳門媽」參與接下來的三天遶境刈香,在結束三日遶境後入廟當天,除了熱鬧的藝陣表演之外,在王船廠這邊,也開始舉行「打船醮」,為恭送「値科千歲爺」遊天河去了~ 本站為了服務無法親蒞現場的網友們,特別製作「西港刈香特輯」,藉由照片體驗不一樣的西港仔香,在西港,你可以看到各庄頭為了爭面子而自組的庄頭,也看得到濃濃的人情味「點心擔」,當然一定有九十六村鄉對於千歲爺虔誠的心,這些都是目前台灣地區都市型的廟會活動所看不到的,歡迎一起來細細品味,這場不一樣的「台灣第一香---西港仔香」! | ||||
*因圖片過多,若您所觀賞的照片無法開啟時,請按右鍵「顯示圖片」* *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 ||||
【南 巡】 | 西港玉勅慶安宮代天巡狩南巡暨城隍境主往台南府城隍廟謁祖遶境 | |||
【請 王】 | 西港玉勅慶安宮恭請丙戌科値年代天巡狩千歲爺降臨暨眾兵馬開光 | |||
【請媽祖】 | 西港玉勅慶安宮恭請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開基鹿耳門媽御駕巡禮(上) | |||
【請媽祖】 | 西港玉勅慶安宮恭請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開基鹿耳門媽御駕巡禮(中) | |||
【請媽祖】 | 西港玉勅慶安宮恭請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開基鹿耳門媽御駕巡禮(下) | |||
【遶境篇】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丙戌香科代天巡狩出巡九十六村鄉遶境大典(上) | |||
【遶境篇】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丙戌香科代天巡狩出巡九十六村鄉遶境大典(中) | |||
【遶境篇】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丙戌香科代天巡狩出巡九十六村鄉遶境大典(下) | |||
【神像篇】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丙戌香科代天巡狩出巡九十六村鄉遶境大典(神像篇) | |||
【藝陣篇】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丙戌香科九十六村鄉各庄頭文武藝陣大匯演 | |||
【送 王】 | 西港玉勅慶安宮恭送丙戌科代天巡狩値年千歲爺揚帆(上) | |||
【送 王】 | 西港玉勅慶安宮恭送丙戌科代天巡狩値年千歲爺揚帆(下) | |||
【花絮篇】 | 西港玉勅慶安宮丙戌年香科大醮典精采花絮 |
-------------------------------------------------------
刈香就是千里長征 | 刈香與遶境 刈香亦稱割香,是南部地區大型遶境活動稱謂,有『神明出巡、綏靖轄域』的功能,主要分佈在八掌溪以南至曾文溪一帶的台南縣市,目前有『五大香』比較有名。遶境則是較為小型的出巡活動,南部地區都叫『云庄』,即遶行整個庄頭的意思。 『進香』則是小廟或分靈廟回到祖廟謁祖的活動 |
一.由人群廟主辦,轄境內的角頭廟必須參加。 二.繞境的時間較長,幅員遼闊,多達三天以上。 三.定期或『經常性不定期』舉行,具有歷史意義。 四.香陣的結構綿長,有蜈蚣陣開路。 | 蜈蚣陣是刈香必有的藝陣 |
五大香名 | 主辦單位 | 主祀神祇 | 起源時間 | 舉行周期 |
蕭瓏香 | 佳里金唐殿 | 朱雷殷千歲 | 更早於1847年 | 三年一科 |
學甲香 | 學甲慈濟宮 | 保生大帝 | 1981年規模才成熟 | 不定期 |
麻豆香 | 麻豆五王廟 | 五府千歲 | 1957年規模才成熟 | 三年一科 |
西港香 | 西港慶安宮 | 天上聖母 | 1847年道光廿七年 | 三年一科 |
土城香 | 土城聖母廟 | 天上聖母 | 1961年脫離西港香系統 | 三年一科 |
日香的起源應在清中葉時,由於位於佳里南方的西港慶安宮在西曆一八四七年時已有刈香的活動,而且此廟有許多科儀是抄自金唐殿,由此可証明日香應早於西曆一八四七年。日香主要是在白天舉行的神明繞境活動,目的是為了慶祝大王朱府及二王雷府千歲的『王爺生』,每隔三年舉辦一次,一次舉行三天,早期是在正月十五左右舉行,近年來為配合王醮而統一在正月十八日開始,日香的舉行雖然是白天,但是由於晚近繞行的幅員相當遼闊,參與的神轎及陣頭相當的多,常常綿延三四公里,使得繞境的活動一直持續到午夜才結束。
蕭瓏大屠殺的遺骸都放在廣安宮將軍府 | 然而日香維繫的時間並不長,由於一八九五年日本在蕭瓏大屠殺,因而暫時停辦,一九○六年曾舉辦一次小型的繞境活動,之後便沒有日香活動了,一直到一九八二年,金唐殿復舉辦十七角頭廿四村庄的繞境活動,一九八四年再辦一次,直到一九八七年才全面恢復三年一科的蕭瓏香。 |
佳里最早的地藏王菩薩早期供奉在四安宮城煌廟內,後來才建廟幽冥殿 | 蕭瓏庄暗香源起 暗香的起源大約是清中葉後,舉辦的目的是為了慶賀地藏王菩薩佛誕,從農曆八月初二開始一直到八月底才結束,暗香主要是在晚上舉辦,遊行的區域主要在金唐殿以北的頂街及以南的下街,由神轎和陣頭在頂街及下街互相較勁,互別苗頭,因此暗香又叫暗藝。 |
金唐殿在舉行刈香前會先在前年成立香科董事會,以籌辦及規劃所有香科事宜。並依刈香需要設置總務部、祭祀部、財務部、出巡部、金香部、公關部及監查部等部門以協助香科董事會辦理刈香事宜。香科董事會成立之後還會在刈香前舉行香科大會邀請十七角廿四村庄廟宇主委討論刈香香路、轎號相關事宜,同時也公佈遵守事項及榮封玉旨等。 | 香科大會在金唐殿廟埕舉行 |
『蕭瓏香』的刈香主要是廟外舉行,通常是十七角頭廿四庄的大遶境,金唐殿和各角頭村庄的廟一起參與,神轎隊及陣頭長綿延三四公里,好不壯觀。
繞行幅員之大,僅次於南鄰的西港仔香。香路主要是以古蕭壟堡的香路為主 十七角頭全在佳里境內,而廿四村庄由於年代久遠,只能算是一個統稱,分佈在西港、將軍、七股等地。西港鄉境內有新寮、沙凹仔、下宅仔,將軍鄉有頂山村、西寮、青鯤鯓、篤加等地,七股則有龍山、大寮、玉成、溪南寮等地。
拜訪角頭廟 由於香科將近,還有許多事宜需要透過與角頭廟協商,才能達成共識。因此金唐殿香科董事會在刈香前逐一拜訪了幾間仍有意見的廟宇。主要以南勢及三五甲的角頭廟為拜訪對象。 | |
金唐殿執事人員拜訪角頭廟 | 協調刈香事宜及交換意見 |
張貼香條 在刈香以前必先到十七角頭廿四村庄廟宇張貼香條,香條上面寫明了什麼時候會到此地遶境事宜。由金唐殿香科路關車前導下,帶領著出巡部眾人逐一拜訪了十七角頭廿四村庄廟宇,並且張貼刈香香條。 | |
路關車帶領出巡部眾人拜訪廟宇 | 張貼刈香香條為刈香揭開序幕 |
玉井福德爺廟金府千歲榮任駕前副帥,宋江陣到金唐殿開館 | 陣頭開館 金唐殿境內的十七角頭廿四村庄的廟宇大都有自己自組的民俗藝陣,由於平日成員各司其職為生活忙碌,鮮少時間能一起練習,因此在刈香前幾個月負責的廟宇必會召集所有的陣頭成員回來加緊練習。成員不一定是老手,有的是新手,成員到齊之後在開訓之前必先舉行『入館』的儀式,入館時必拜祖師爺一番,等到訓練個把月之後,必會到佳里金唐殿及王船廠『開館』,開館則是把這些日子訓練的成果毫不保留的表演出來。 |
由於刈香遶境長達三天,每個參加的廟宇都有香陣來拜廟,因此當天該廟的陣頭除了護送神轎出香外,必需再折回來自己的廟宇迎接來訪的陣頭及神轎,俗稱『接香』。因此勢必有些廟宇陣頭無法前去參拜,因此基於交陪廟宇之間的禮數陣頭就必需事先前去這些廟宇貼香條指定那一天先來參拜,俗稱『探館』。等到整個香科結束之後,陣頭則會舉行『謝館』儀式結束這幾個月來的辛苦,也象徵著有始有終。 | 第九角鎮安宮宋江陣到金唐殿開館 |
蜈蚣陣的主神是百足真人,為王駕前的開路先鋒,以前都是由番仔寮應元宮裝閣,且必須要一百零八人才行,金唐殿王爺有指示,蜈蚣必須裝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應元宮卻堅持裝閣『宋太宗出巡』,由於金唐殿怕有違王爺指示,只得委託第四角寧安宮裝閣,為此北港媽祖還在金唐殿降駕說明原由,後來番仔寮就此退出蕭瓏香。 | |
蜈蚣開光點眼 | 蜈蚣陣在刈香前一個星期便要進行蜈蚣頭、尾開光儀式。等到請王當天再進行蜈蚣剪彩儀式。蜈蚣陣是用一節節的木板串連起來的,每二個星君就設一輪子來支持整個架棚,蜈蚣頭是由耕耘機來帶動,每個星君再由左右二名阿兵哥看護著,一方面為避免小朋友睡著了掉下來,另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轉彎時倒棚。 蜈蚣尾則是有金唐殿觀音菩薩坐陣,因為百足真人是菩薩的座下。蜈蚣陣每每到一個庄頭就會停下來讓民眾來穿蜈蚣腳,據說可以保平安。 |
蜈蚣陣抵達金唐殿開館 | 寧安宮主任委員與王萬串道長 |
停下來也就是阿兵哥及小星君休息的時候了。而組閣的寧安宮溫府千歲神轎則是名列特別號,則在蜈蚣陣的後面壓後。第三日傍晚時分,蜈蚣陣比香陣先行一步回到金唐殿前,由總指揮帶領工作人員到金唐殿王府內向千歲爺繳旨,稟告千歲爺三日刈香任務的完成,並恭請觀音佛祖到三寶殿安座,這才結束三天的遶境活動。當晚也將蜈蚣頭及蜈蚣尾、蜈蚣令火化,讓百足真人回返天庭,也表示這一科刈香功德圓滿、功成身退。 | |
繳旨之後的蜈蚣陣要舉行退神儀式 | 蜈蚣頭尾在退神後進行火化 |
佳里寧安宮組閣之百足真人蜈蚣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神一覽表 | |||||
三十六天罡星 | |||||
1 | 天魁星高衍 | 13 | 天孤星詹秀 | 25 | 天退星高可 |
2 | 天罡星黃真 | 14 | 天傷星李洪玉 | 26 | 天壽星戚成 |
3 | 天哭星劉達 | 15 | 天富星黎仙 | 27 | 天微星龔清 |
4 | 天巧星程三益 | 16 | 天滿星方保 | 28 | 天究星單百招 |
5 | 天勇星姚公孝 | 17 | 天暗星李新 | 29 | 天罪星跳公 |
6 | 天雄星施檜 | 18 | 天祐星徐正道 | 30 | 天損星唐天正 |
7 | 天機星盧昌 | 19 | 天亦星王龍茂 | 31 | 天劍星王虎 |
8 | 天閒星紀丙 | 20 | 天健星鄧玉 | 32 | 天平星卜同 |
9 | 天英星朱義 | 21 | 天異星呂自成 | 33 | 天慧星張智雄 |
10 | 天貴星陳坎 | 22 | 天煞星任來聘 | 34 | 天暴星畢德 |
11 | 天猛星孫乙 | 23 | 天空星典通 | 35 | 天敗星申禮 |
12 | 天威星李豹 | 24 | 天速星吳旭 | 36 | 天牢星聞傑 |
七十二地煞星 | |||||
1 | 地魁星陳繼真 | 25 | 地默星周庚 | 49 | 地伏星門道正 |
2 | 地煞星黃景元 | 26 | 地猖星齊公 | 50 | 地僻星祖林 |
3 | 地勇星賈成 | 27 | 地狂星霍之元 | 51 | 地空星蕭電 |
4 | 地傑星呼百顏 | 28 | 地飛星葉中 | 52 | 地孤星吳四玉 |
5 | 地雄星魯修德 | 29 | 地走星顧中 | 53 | 地全星匡玉 |
6 | 地威星須成 | 30 | 地巧星李昌 | 54 | 地短星蔡公 |
7 | 地英星孫祥 | 31 | 地明星方吉 | 55 | 地角星藍虎 |
8 | 地奇星王平 | 32 | 地進星徐吉 | 56 | 地囚星宋祿 |
9 | 地猛星柏有患 | 33 | 地退星樊煥 | 57 | 地藏星關斌 |
10 | 地文星革高 | 34 | 地滿星卓公 | 58 | 地平星龍成 |
11 | 地正星考鬲 | 35 | 地遂星孔成 | 59 | 地損星黃為 |
12 | 地闢星李燧 | 36 | 地周星姚金秀 | 60 | 地奴星孔道靈 |
13 | 地闔星劉衡 | 37 | 地隱星甯三益 | 61 | 地察星張煥 |
14 | 地強星夏祥 | 38 | 地異星余知 | 62 | 地惡星李信 |
15 | 地暗星余惠 | 39 | 地理星童貞 | 63 | 地魂星徐山 |
16 | 地輔星鮑龍 | 40 | 地俊星袁鼎相 | 64 | 地數星葛方 |
17 | 地會星魯芝 | 41 | 地樂星汪祥 | 65 | 地陰星焦龍 |
18 | 地佐星黃丙慶 | 42 | 地捷星耿顏 | 66 | 地刑星秦祥 |
19 | 地祐星張奇 | 43 | 地速星邢三鸞 | 67 | 地壯星武衍公 |
20 | 地靈星郭巳 | 44 | 地鎮星姜中 | 68 | 地劣星范斌 |
21 | 地獸星金南道 | 45 | 地羈星孔天兆 | 69 | 地健星葉景昌 |
22 | 地微星陳元 | 46 | 地魔星李躍 | 70 | 地賊星姚燁 |
23 | 地慧星車坤 | 47 | 地妖星龔倩 | 71 | 地戚星孫吉 |
24 | 地暴星桑成道 | 48 | 地幽星段清 | 72 | 地狗星陳夢庚 |
| 從清晨四時廿十分王府開門、掛牌後,各榮封的神轎相繼來到王府領令準備出巡,有百足真人蜈蚣陣、三位榮封的孔德尊王和地藏王菩薩及二位香陣先鋒官等。等到榮封神轎領旨完後,各角頭村庄神轎隊伍也相繼來到衙門拜見千歲爺,然後再到中山路上的馬路上,在漆有自己號碼的位置等待準備出巡遶境。 百足真人蜈蚣陣則是比香陣晚一步出發,在香陣中獨行走。 |
正月十八至廿十日是十七角頭廿四庄的大繞境,金唐殿和各角頭村庄的廟一起參與,神轎隊及陣頭常綿延三四公里,好不壯觀。繞行幅員之大,不下於其他四大香。繞境的香陣,大致可分為神轎隊、陣頭、蜈蚣陣、路關車等,又分為主線及副線二支香陣。
香陣抵達青鯤鯓庄頭 | 大部分的角頭廟都有自己的陣頭,每到一地廟宇參拜,陣頭會先進行表演,再由神轎行三進三退之禮,而廟方也以八仙彩回禮,神轎所到之處,無不燒金放炮備辦香案,等到千歲爺神轎經過時,全部信徒都跪地參拜,在窮鄉僻壤的地方,只有在此時才會最熱鬧。 |
頂山代天府王船陸上行舟 | 出庄用車拖著可以舒解勞累的步行 |
每回蕭瓏刈香時參加的廟宇必會有藝陣隨行,有的是裝藝閣,有的是自家本廟所訓練的陣頭,沒有陣頭的廟就會請職業陣來助陣,壬午香科參加的民俗藝陣計有:宋江陣、北管、高蹺陣、八家將、八美圖、大鼓陣、文武郎君、八音團、鼓花陣、將爺團等。而佳里鎮內本身較為古老或較為有特色的陣頭有: 玄天宮的文武郎君,鎮安宮的宋江陣、鎮濟宮的八美圖及吉進堂、吉安堂及吉和堂的八家將等。 | |
玄天宮的文武郎君 | 玄天宮的文武郎君 文武郎君跟天子門生一樣同是乞丐陣頭,其起源有說是與鄭元和有關,也有人指它與南管祖師爺孟府郎君有關,文武郎君是仁愛國小前面蔡氏榮昌堂(上帝廟)蔡氏先祖所組的羊管陣頭,在1895年蕭瓏斷香之後 ,轉而參加三五甲鎮山宮的陣頭, 而上帝爺早期已經要回天庭了,後來地方士坤的奔走才建廟的,但文武郎君還是一直支援鎮山宮,後來今科鎮山宮不太願意參加壬午香科,文武郎君才真正回歸玄天上帝廟. |
吉安堂八家將 | 吉安堂八家將 八家將的起源有說是五福大帝的部下,也有說是地藏王菩薩的部下,更有城煌十二爺的說法。主要以八人成陣,也有十人至十二人的陣頭,也稱什家將。什家將成員有什役、文武差、甘柳將軍、七爺八爺、文武判及春夏秋冬四將等。八家將主要在神明出巡時作為押陣或維持秩序等功能。六安宮與佛天宮的八家將為同一教練所教故為兄弟社。 |
鎮濟宮的八美圖 | 鎮濟宮的八美圖 故事源起於杭州有一人叫柳樹春,帶著僕人到西域番國,正好碰上了該國七位公主比武招親,結果擊拜了七位公主並娶了她們外加一位奴婢,在南台灣有二團八美圖,一是佳里鎮濟宮用來參加佳里香,另一團是海寮普陀寺組陣用來參加西港仔香。八美圖多以小姐扮演公主騎在馬上,最後一個則是柳樹春。而參加的小姐分扮哪個角色則是全馮擲筊來決定,擲筊最多的則飾演柳樹春。 |
入廟繳旨
整個刈香繞境活動在第三天晚上入廟的時候達到了最高潮,入廟就是先鋒官及蜈蚣陣回來繳令,其他的神轎也回來拜廟,謁見千歲爺。
金唐殿執事人員迎接入廟神轎 | 此時此刻,煙火齊放,迎賓宴客,整個佳里鎮彷彿一座不夜城,所有的鎮民都沸騰了,就連神明也都紛紛起乩,準備入廟,乩童引領著神轎入廟,不時的拿出五寶往自己身上演練,並跪下接受廟方所贈的紅披肩。在拜完王船之後,才結束了三天的遶境活動。 |
乩童入廟必操演一番 | 入王府向千歲爺繳旨 |
乩童結彩受封慰勞其辛勞 | 考試委員王全祿辛苦參加三天刈香 |
(一)主旨﹕為配合大帝濟世日、及宮務所需,本宮遴選多對手轎轎手、義務擔
任大帝與信眾之間代言工作者。
(二)說明﹕(1)年滿20歲以上,身體強壯、能刻苦耐勞、任勞任怨、品行端
正、能秉持犧牲奉獻,虔誠之心為大帝服務之精神者。
(2)參加遴選者,經大帝認可者需能完全配合本宮濟世日,或宮務所需要。
(3)訓練時間﹕每週六、日晚上7 ﹕30分在本宮殿內,歡迎有意者能與本宮
委員會聯絡。
聯絡電話0960342781、0921516967、0938299336。
廟址:台南縣西港鄉劉厝村蚶西港10號 蚶西港開仙真宮管理委員會 敬上
本宮三大帝分靈之宮《歸仁龍鳳宮》,前日安座大典恭請
本宮保生大帝大令駐宮,訂於96年10月21日(農曆9月11日)
下午5點以八抬迎回「大令」回宮安座。
《新塑白額金睛虎大將軍》
此新塑白額金睛虎是經本宮大帝指示,要求爐下需從新雕塑開光,入神物黑蜂
36隻,經大帝指示將舊白額金睛虎立置於案桌下,原本案桌下年獸移置於註生
娘娘前,新白額金睛虎立置於保生大帝前,此白額金睛虎是由友宮龍鳳宮所敬
獻,本宮白額金睛虎與龍鳳宮保生三大帝的白額金睛虎神貌相似,也是同一鹿
港雕刻師父所雕塑之。
*重要公告﹕因受柯羅莎颱風影響原
定國曆10月7日遙祭福建慈濟祖宮遶
境祭典活動,經本宮與大龍峒保安宮
及各友宮協調之下,將另擇日舉行。
待活動延後日期決定後,再予以公布
玉敕開仙真宮管理委員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