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文活動新聞 (1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睽違8年,高雄縣永安鄉天文宮今年再辦五朝王醮暨水火醮,廟方援古例建造王船,昨天「送王船」,


千餘民眾爭睹燒王船盛況,斥資185萬建造的王船,在眾人焚香祈願下,於烈火中燒化,象徵帶走災厄


,也為國家祈福消災。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級古蹟 北埔慈天宮


    北埔慈天宮位於北埔街盡頭(新竹縣北埔鄉北埔村一號),係當地的首廟,主祀觀音菩薩。

    臺灣在17世紀中葉開始有大量的漢人進入墾殖,進墾北埔之初,隘民就將慈天宮勘定於聚落中央的「正位」,乃龍穴所在,地靈氣旺,為人界與神界的溝通管道;但是因為物資短缺,暫以簡陋的小寮奉祀姜秀鑾家族自惠州迎請而來的觀音神像。


    自漢人入墾後,步步向內陸丘陵及山區前進,至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後,竹塹城東南的北埔、峨眉與寶山三鄉仍為原住民所居。由於開墾之初,與原住民爭戰屢有傷亡,墾民隘丁都會前往禱祝,祈求平安順利。


    其後「番」害漸息,姜秀鑾乃於道光20年(1846)改建為木造廟宇供奉。此時的北埔與月眉兩庄田園開墾已達千餘甲,人口有千餘戶,市街形成,北埔也在道光末年已經完成一座有城門與刺竹圍成之聚落。 


    慈天宮鼎盛的香火,也加速了北埔聚落的商業發展。直至清咸豐、同治年間(西元1851年至西元1874年),墾民生活充裕之後,北埔的移墾家族才有餘力著手改築廟宇、興學設塾、關心文教;另一方面,宗教活動亦在此時益顯蓬勃,北埔慈天宮這個信仰中心亦即在此一時期開始重修。依據文獻可徵之記錄,其間經過數階段的翻修增建,其中以第三墾戶首姜榮華(姜秀鑾的長孫)於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倡議重新擴建慈天宮,募集大隘各庄庄民的捐銀為最具壯觀,此次擴建於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竣工。增築兩廊與前殿,成為「兩殿兩廊兩橫屋」之格局,即成今日北埔慈天宮主要規模。光復後,續有若干修繕,其中以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全面修建,遂成為今日的面貌。 


    依習俗客籍人士一般以三山國王、三官大帝為主祀神明,而北埔墾拓先民之所以迎祭觀音神像為主神,由此可見閩、粵兩籍當年合墾的事實。北埔慈天宮不僅是北埔地區最重要的大廟,也是清代道光年之後,新竹山區拓墾史的重要見證;更是閩粵合作,消弭族群對峙的重要見證。 


    慈天宮,除祭祀祈福外,也是公眾集會議事之所,在北埔聚落內所扮演的角色,如同一般民居宅院中的「祖堂」,既位於紀念性的中軸線上,又是最高大、最堂皇的廟宇。日人據臺後,慈天宮部份場地曾做為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使用,不久又改為北埔公學校教室用,直到數年後,姜義豐墾號另捐贈校地才遷校,慈天宮才恢復廟宇的功能。 


    慈天宮平面隔局近似廣東客家地區典型的「雙堂二橫」式建築。由於基地西北方為邱家祖厝所在,慈天宮擴建時,右橫屋護龍部份只能建到一半,而成不對稱的形態。 慈天宮的主神為觀音菩薩,配神為天上聖母、五穀神農皇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其旁從祀淡水同知李嗣鄴、姜秀鑾、姜榮華等三人。這種諸神合祀,佛道不分的現象在臺灣廟宇雖是常見,但對慈天宮而言,卻因眾神合祀,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的籓離。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綵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闔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挂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挂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挂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拜拜用品種類數量

【一】小三牲: 生雞蛋、生魚、生豬肉片[一至三兩]。[祭鬼魅、虎爺]
【二】三 牲: 煮熟豬肉一份、雞或鴨或鵝一隻、魚一條。[拜神、祖先]
【三】四 牲: 煮熟豬肉一份、雞一隻、鴨一隻、魚一條。[拜神、
【四】五 牲: 煮熟豬肉一份、雞一隻、鴨一隻、鵝一隻、魚一條。
【五】全 牛: 殺好後未去毛之整隻牛。[孔子誕辰祭祀用]
【六】全豬羊: 殺好後已去毛之整隻生豬、羊。[大型祭祀、還願、喪祭 用]
【七】五 齊: 冬粉(屬水)、木耳(屬木)、香菇(屬火)、筍乾(屬土)、金針(屬金)。[拜天公、大祭祀用]
【八】六 齊: 冬粉、木耳、香菇、筍乾、金針、桂圓、薑、糖、紫 菜、、六種即 可。[拜天公用]
【九】山 珍: 香菇、金針、木耳、桂圓、薑、糖、、晒乾素食品,一 般和海味合用。[拜神、天公、佛用]
【十】海 味: 食鹽、海菜、海帶、、素食品、一般和山珍合用。[拜 神、天公、用]。
【十一】五味碗: 以五只碗各裝五種不同熟食品的祭品。[拜地基主、孤魂 野鬼用]
【十二】七味碗: 以七只碗各裝七種不同熟食品的祭品,有如油飯、豬肉 酒、麻油雞、湯圓、甜米糕、花生湯、、。[農曆七月七 日住家陽台拜七娘媽用]
【十三】三 果: 以三種不同類的水果,如鳳梨、水梨、橘子。[一般拜 拜、祭祀]
【十四】四 果: 標準四果為春夏秋冬的四樣水果,由於不易購齊,一般 只選四樣水果代之,香蕉.李子.梨子.鳳梨 [招你來 旺]。[一般拜拜、祭祀都可用]
【十五】五 果: 以五種不同類的水果,如鳳梨、蘋果、橘子、水梨、甘 蔗。香蕉. 李子.梨子.鳳梨.橘子 [招你來旺吉]。
【十六】五 子: 瓜子、花生、核桃、棗子、桂圓。[拜織女用]
【十七】發 粿: 發財之意。[年節之初末、新神位、一般拜拜祭祀用]
【十八】年 糕: 年年步步高昇之意。[過年拜神、祭祖用]
【十九】米 糕: 拜神明求改變運勢之意,拜完食用。
【二十】湯 圓: 圓滿之意,甜者喜慶、遷新居、新神位拜神佛用,冬至 用甜、鹹 味皆可。
【二一】蘿蔔糕: 好采之意。[拜神明及一般食用]
【二二】紅龜粿: 吉祥、圓滿、喜慶之意,種類有圓型、桃型、圈型。[拜 神明、祭祀]
【二三】麵 線: 長壽之意。[祝壽、神明誕辰用]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廟參拜及其他禮儀

如何進出廟宇之禮節與奉祀供品之涵義一般信眾對於如何進出宮廟、及如何準備供品感到困惑?
在態度上進入宮廟應抱持著懺悔、虔誠、謙卑、尊重之心參香敬拜。首先,由廟的左方進入(以人面對宮廟之右方,俗稱左青龍)參拜完畢後,再由右方退出(以人面對宮廟之左方,俗稱右白虎)。而中門為神聖或國家元首出入之處,若非有法會或聖壽期間,通常都設有門簽或門檻以防止出入,若是廟堂、土地公廟、萬應宮廟等,大部分祇有中門而已,所以盡量靠左右進出。
進入正殿應先由宮門外對天朝拜(俗稱拜天公祖),將香插入天公爐(亦稱朝天爐,大部分都設在宮門外,若奉祀主神為 玉皇上帝就勿須朝外參拜),再向宮殿內中央之主神朝拜,將香插入主神爐內,再由左廂之陪祀神朝拜,參拜後再往右廂之陪祀神朝拜。若宮廟有後殿者,就先朝拜正殿後再朝拜後殿之神尊。宮廟若是有一、二、三樓的,就必須由最高層往低層參拜起。持香參拜時,此宮廟若是香火鼎盛而信眾出入眾多及聖壽法會時,盡量以一爐一炷香參拜,最多一爐三炷香為原則,以免因擁擠而造成觸傷他人,或因香煙繚繞而嗆傷,產生心中不悅而造成對聖尊的不敬,那就枉費參拜之意義。
至於如何準備供品,只要是不殺生之物且是素食均可;水果方面除蕃茄、菝樂(因其種子經嚐食後通過胃腸消化而成糞便,其種子仍可發芽栽種,這樣會有污穢聖尊之意,所以不宜當供品)、榴槤(因其味道有異味也不宜當供品)。再蔬菜類中有三葷:韭菜、蒜、蔥,因其性躁熱,易使人性情衝動,不宜當供品(若持齋者也不宜食用,再則道教持齋者為全素,也不宜食用蛋類)。除外均可當供品,供品以四果、五果均可,但若因經濟因素,一果、二果、三果也可,心誠意正最重要。
供品的種類與意義如下
鹽、糖、薑母、紅豆並稱山珍海味,為敬拜 玉皇上帝不可或缺之供品。(薑母不可用水薑)
紫菜、香菇、金針、木耳、菜燕、冬粉為六齋。
米荖、麻荖、糖果、圓餅乾、牽子餅乾、風片糕為六味。 
六齋、六味、山珍海味是神明聖壽缺一不可的供品,大部分廟方必定會準備。
稻、麥、稷、菽、蜀合稱五穀也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另有芹菜意為勤學、蔥代表聰明、素粽代表應考包中,此三者為祈求五文帝君之用,是考季時最佳的供品。
柑橘為事事吉利、甘蔗為節節高升、石榴為多子多孫、佛手柑為多福多壽、柿子為事事順利、香蕉為喜事相招、鳳梨為好事旺來、梨子為厄運遠離、蘋果為平平安安、桃子為逃離厄運、瓜藤類水果為瓜瓞綿延。
我國以農立國,用稻米製成的紅龜粿、壽桃、紅圓、、等等粿品,均有祈求添福添壽之意,更有延續生命之意。葷時中豬、雞、魚為三牲醴,再加入蝦、蟹並稱五牲醴。除非其他原因必要否則敬神禮佛,盡量勿用。因酬神謝愿或聖壽法會而殺生敬奉神佛,這是不敬也是不禮之舉,因為正神正佛是慈悲的,勸世人以善為本,怎會讓世人因敬奉祂而去殺生呢?若非用不可,可改為素牲醴取代。其實葷食牲醴大多用於祭拜陰廟的神祇或先靈、好兄弟及過世的亡靈。在道教祭祀中有云:「天厭雁,地厭犬。」所以敬天地絕不可用雁鴨科與犬狗來祭祀,這是嚴重違背道教教規。
     焚化金紙的種類與意義
焚化金紙的種類有大、中、小太極金、壽金、福金、九金、天金、尺金、補運金、、等等,因神格之不同而焚化不同之金紙。其實真意並非錢財給予神佛,而是在古代時人們祈求神祇由天而降,又須恭送神祇回歸天庭,深恐凡塵污穢神聖而以錫箔為毯,焚化恭送回歸天庭以示敬意,後因貧困之人因錫箔價高才以錫箔貼於竹紙上,此為金紙的起源。後因現代人有了不同的需求,又增加了各種金紙的種類。其實道教自創教以來,並沒有焚化金紙的教規,而是後人穿鑿附會所添設。信眾若非焚化金紙不可,只要心意到即可。至於焚化給亡靈或有應公及普渡法會時,是因傳說中唐明皇夢遊地府及輪迴論而引起焚化紙錢的風俗。
參拜神聖不在於供品為何,除了鮮花、素果、馨香外,再加上一片誠摯的敬心,就是最佳又最真的供品了。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定鄉湄婆宮供奉媽祖赴大陸謁祖,展開『神香萬里繫古情』文化活動,11日由小三通路線赴湄州,16


日返臺,並遶境庄內祈求平安,20日、21日有一連串藝陣演出。總幹事楊明卿說,先民由福建到後堀潭


墾荒,當時只有13户供奉媽祖,明鄭時期鄭成功隨軍艦沿曾文溪出巡,見居民供奉媽祖,將船艦上的湄


洲祖廟媽祖「軟体金身」神尊賜給後堀潭庄民,廟取名湄婆宮,也代表媽祖神尊來自湄洲祖廟


 


 





 



【蚶西港開仙真宮管理委員會】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