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文活動新聞 (1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vaaaa本宮位於台南市北區佑民街111號(舊址為福德里成功六巷)。廟身座東北朝西南,全部佔地千餘坪,宮基佔地,廣四百餘坪。廟築二層,以鋼骨水泥為材料,華南式造型之建構。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本宮所主祀之神明為玉皇上帝,安座於二樓正殿中央其側為四殿下及三公主娘。左右偏殿則配祀出巡殿下、玄天上帝、觀音菩薩、三寶佛、準提菩薩、孚佑帝君、文昌君、朱熹公、文衡聖、帝魁星君、太歲星君、三清道祖、張府天師、王靈天君、普化天尊、太白金仙、盤古聖祖、太乙真人及太陽星君、太陰星君。一樓中央正殿則奉祀三官大帝、南北斗二星君,西側則奉祀五斗星君(既東、南、西、北、中斗)、司命灶君、天醫真人、月老公、註生娘娘及下壇將軍,凡舊有神尊像二十四。金者,尊禮神像三十餘,可謂諸神畢集,咸佑群黎。




歷年來全省各地信徒,前來本宮,請迎神像歸後供養奉祀者甚眾,已在本宮「開光點眼」的神像日多,故特為設置環保「金爐」,以應香客之需。而本宮管理委員會諸委員秉持「回饋社會」之誠,於興辦公益事業及協助文化建設,著有貢獻,故歷年來本宮屢獲各級政府頒獎表揚懿行義舉推稱為楷模。

















vaaaa開基玉皇宮(宗教別:道教)創建於明永曆廿四年(西元一六七O),位於陣北坊,至今(民國九十年)已有三百三十一年歷史。在台灣奉祀玉皇大帝的諸廟中,是創建最早的一座。當荷蘭據臺時期,漳、泉兩府人民來台營商,籌建天壇崇祀 玉皇大帝,祈求庇護。康熙九年(西元一六七O),梁麟提台掛帥駐鎮府城,其部將李世輝病危,輝子李世金(又名四舍)壽祝上蒼保父痊癒,果爾,必斥資建廟以謝神恩,其父竟癒,乃奔走各營,就軍官暨兵士就月糧扣減壹錢計集九百圓,故鼎建新廟終告完成。





aaaaa康熙廿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由於廟宇漸頹,總鎮楊文魁重修。楊文魁字子偉,一字逸齋。奉天人。康熙廿三年,以都督僉事,任總兵。(二十六年,內陞正黃旗副督統,未至京,擢督統。)以本宮為楊總兵重修茸,故清代台灣鎮官兵崇祀虔敬,信徒亦日增。當時,所重建者,為木構廟身。嘉慶五年(西元一八O O)復因地震傾圯,境內信徒許茂盛、陳登生、蔡廷杰、徐玉勳、柯再得等廣募集資捌百元大行修築,塑立玉皇上帝外加三公主娘及四殿下,並增祀三官大帝、南北斗二星君、張府天師、虎爺公。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續修,董事陳雨水、柯粒記、蘇協記其他數名鳩資修繕,外加廟室一座,其地坪由柯、吳二家寄附焉。添塑註生娘娘、普化天尊、王靈天君神像敬奉。




aaaaa康日據時代,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董事蘇丞如及境民捐助寄一千餘元再行修茸(當時所在地稱為老松町)。昭和九年(西元一九三四年),董事蘇丞如、洪 松、楊再生、黃振忠、郭明章、周天生、林世鴻、李會川、鄭 成、增 賜、張鈍等緣金計得九千餘圓,大規模重造,經兩載餘,始造成。民國三十四年,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玉皇宮毀於兵火。三十五年,台灣光復,由當時管理人及信眾,發起重建,以磚造宮室宇屋。






aaaaa康及民國四十六年,現任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車宗哲先生令高堂林金髻女士(已故)發起組織修建委員會,再度翻新,增建拜亭,另現在一樓手工精鑴細雕之龍柱一對,規制漸宏偉。民國五十年,成立管理委員會,更逐次營工。至七十二年底,竣事。次歲農曆正月初六日,吉時,昇殿安座。同年十月二十五日,隆重起建「歲次甲子年慶成祈安護國三朝清醮大典」,而鼎新諸事,大底告成。七十七年,又增修二樓偏殿、重造金爐、闢置活動中心,今日廟貌弘觀榮麗,香火鼎盛,名聞遐邇。八十三年增建太歲殿完工。甲戌年慶成醮典中,啟建慶成謝土清醮一朝,禳熒火醮一朝再啟建祈安正五朝清醮,共行科七朝宿,為「歲次甲戌年慶成祈安七朝清醮大典」


aaaaa康據台灣舊志及學者之調查報告載稱全台奉祀玉皇上帝諸道廟中,本宮為少數創建於明朝歷史最悠久者之一,號稱「開基」,誠非言誇。
















aaaa玉皇上帝在人們心目中,是一位至尊無上的神明,他管轄一切天神、地祇、人鬼。道教之說稱,他居於天宮之靈霄寶殿。上古時代,先民「帝」的觀念與天文學或占星術中宮天極星「太一」思想的結合,把人間的皇帝一職,反映到天上,便是「玉皇」的來源。晉與南朝天文紀錄中,有「玉皇」之稱名。但他為至尊神的形象的出現和定型,乃在唐宋以後。因之,玉皇大帝實早源于上古的天帝及星官的崇拜。


aaaa人類最初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對於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流等自然物將之想像成各種自然神。據「春秋緯合誠圖」中記載,玉皇大帝源為北辰星,既北極星,以統四方,又稱為太一神或中宮大帝。演變至殷商時期,人們既稱最高神為上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其他諸神的大神。












西周以後,對上帝又有了皇天、昊天、天帝、皇天上帝等多種神稱。其後隨者社會分工複雜和國家機構的增大,人們依據現實的人間社會,畫出天上的神世界,將上帝崇拜演變成一個以天帝為中心的龐大神系。道教中的說法,天帝成了神仙界的皇帝,其總管三界(天界、地界、水界或欲界、色界、無色界)、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和六道(天道、神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玉皇大帝成為漢民族崇拜的最高神祇。



道教中的玉帝
在【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中云,古時光嚴妙樂國,一夜,一為和體散發金光的太子誕生。及長,他見眾生疾苦,將國庫散與百姓,人人感念,天下率從其德。掌政後,之人善任,政體通明,然覺世事無常,遂入普明香巖山中潛心修道,後歷三千二百劫,始證「玉帝」之位。然這玉帝前身之說,明顯是受了釋迦牟尼成佛故事的影響。


aaaa唐代皇帝在宮中,禮祀玉皇,玄宗便是一例,至宋朝,君王為美化自己最高統治者地位,故宣揚得玉帝護佑,奉其命統治下方。宋真宗時,曾在宮內恭設「玉皇」聖像,並上「玉皇大天帝」聖號。「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之稱,蓋始于此。


玉帝聖誕及我國民間信仰


aaaa 「玉皇誕」是道教重要祀日,道教把玉皇上帝的誕辰定在正月初九。由於「九」這個數字,在古代常表最大數,故道教用此極數定為玉帝的誕辰。農曆正月初九言極尊之日,亦祇能為玉帝所專有。古代我國民間信仰當中,人們認為玉皇上帝不僅能左右命運,並掌握一切生物的育生和成長,以及賞罰大權,故而受到人們虔誠信仰。尤以家中有十六以下男孩的家庭,家裡有多少這樣年齡的男孩,就供奉多少「燈座」,並在一定時間之後燒掉。據說是回報玉皇上帝的禮物,因玉帝賜給了這個家庭男孩。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趟文化之旅一路上受到「文史工作解說員」(圖左)吳老師、(右)施老師的幫忙之下才能夠


順利的展開、圓滿來結束,本宮執事人員相當感謝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大信眾如有興趣一同與本宮參加觀摩大龍峒保安宮文化祭者,可向本宮(開仙真宮)辦事處報名參加~日期:96年國曆4月30~5月1、兩天一夜之行程~聯絡電話:0960342781





2007年保生文化祭日程表





































































































日 期



農 曆



星 期



  



時 間



4/20~4/23



3/43/7



五~一



民俗藝棚



10:00-22:00



4/21



3/5





  保生文化祭-開鑼式



19:00-22:00



4/215/14



3/53/28



六~一



民間劇場-家姓戲



19:00-21:30



4/22



3/6





寫生比賽



09:00-14:00



本宮參加4/30


 



3/14





藝陣表演


遶境踩街


施放火獅



10:00-12:30


13:00-18:00


19:00-20:00



本宮參加5/1



3/15





保生大帝聖誕祭典


頒發獎助學金


過火



08:00-09:00


10:00-12:00


13:00-15:00



5/6



3/20





註生娘娘聖誕法會



09:00-20:00



5/6



3/20





健康義診


宗教信仰講座


宗教信仰講座



09:00-15:00


10:00-12:00


14:00-16:00



5/9



3/23





天上聖母聖誕法會



09:00-12:00



5/13



3/27





古蹟藝術導覽


古蹟藝術導覽



10:00-12:00


14:00-16:00



5/19



4/3





民俗技藝研習營



14:00-17:00



6/26/5



4/174/20



六~二



保安宮美展



09:00-17:00



6/11



      4/26





神農大帝聖誕祭典


遶境踩街



08:00-09:00


13:00-16:00



6/16



5/2





保生大帝飛昇紀念祭典



09:00-09:30



7/7



5/23





宗教信仰學術研討會



09:00-18:00



保安宮保生文化祭 國際共祭









【本報台北訊】北台灣最盛大的廟會活動「二○○七保生文化祭」即將在二十一日登場,今年活動融和宗教祭祀、民俗技藝、古蹟導覽、藝文研習、美學競賽、健康關懷及學術研討會等主題,同時邀請大陸、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宮廟,共祭保生大帝。

大龍峒保安宮為慶祝主神—保生大帝聖誕,每年從農曆三月五日至五月二日舉辦「保生文化祭」,活動日期長達兩個月。

今年廈門青礁慈濟宮與大龍峒保安宮,再次舉辦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兩岸同時為保生大帝慶生;台灣國寶級歌仔戲「第一苦旦」廖瓊枝歌仔戲團,近期也將前往廈門交流演出。

除了廈門青礁慈濟宮外、菲律賓的寶泉庵、新加坡的天福宮、馬來西亞的青雲亭等同祀宮廟執事,都來台共祭保生大帝。

周六保生文化祭活動從由民間劇場—家姓戲揭開序幕,長達一個月的「民間劇場—家姓戲」,演出歌仔戲、掌中戲、北管等活動。

文化祭重頭戲是以儒家思想三獻禮祭典,祝賀保生大帝聖誕,聖誕前夕(四月三十日)將有盛大的民俗廟會藝陣與熱鬧的遶境活動,參與團體有五十多個,場面相當浩大。

保安宮也為大、小朋友特別舉辦民俗技藝研習營、古蹟藝術導覽、健康義診、宗教信仰系列講座、寫生比賽、攝影比賽、保安宮美展等活動。七月七日特別舉辦「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邀請學者以道教神祇為題,發表研究論文。

保安宮還製作保生文化祭活動導覽手冊,詳細介紹活動主題內容,還有為戲迷舉辦的「戲迷大拼場」票選活動,歡迎民眾前往保安宮或各捷運站索取。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流浪的百老匯──外台歌仔戲
「野台從不篩選觀眾,台一搭好,想看的人就來,」專門為歌仔戲團量身訂做舞台的劉培能,稱呼外台歌仔戲為「流浪的百老匯」。草根、靈活、親和力,是外台歌仔戲的魅力所在,也是電視和室內舞台都無法取代的特質。相較於輝煌殿堂裏的表演,外台歌仔戲別有一種綠林好漢的味道。
當內台歌仔戲逐漸沒落,許多歌仔戲演員轉戰廟會外台。在農業社會,廟埕一向是村里居民的活動中心。即使在今日的中南部鄉村,每個村莊仍然擁有自己的村廟,廟口聚集了下棋聊天的老人家和流動攤販。每逢神明生日,全村便為了請戲酬神而忙碌不已。
而在都會區,高樓林立的背後,也有許多小廟藏身於巷弄之中。大同區是台北市廟會活動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蘭州市場附近更是廟宇集聚,早年是北區屠宰場,人稱豬屠口。

重返殿堂──現代劇場歌仔戲
一九八○年代,本土文化風潮方興未艾。當時的師大音樂系教授許常惠,開始延請一些埋沒在民間的本土藝人出來表演,包括陳達、陳冠華、郭英男、廖瓊枝等人。在重視傳統藝術的呼聲之下,土生土長於台灣的歌仔戲,也逐漸受到矚目。
民國七十年,由楊麗花領軍的台視歌仔戲團以《漁孃》一劇在國父紀念館演出,是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的濫觴;民國七十二年,在野台頗負盛名的明華園戲劇團也受邀到國父紀念館表演,證明在江湖上闖蕩的外台戲班,也能登大雅之堂。
於是,歌仔戲又重新回到睽違多年的內台,只不過這次面對的卻是源自西方的現代劇場。無論導演、劇本、燈光、音效、布景、機關,全都嶄新而陌生,演員也必須經過縝密的準備和排練,不同於以往的即興演出。這使得歌仔戲不得不再次蛻變轉型,從單純的娛樂事業朝向精緻藝文活動邁進,開始發展所謂的「文化場」。

薪傳,傳新──歌仔戲還年輕
目前全台灣唯一將歌仔戲內入正規教育的學校,只有由復興劇校和國光藝校合併而成的台灣戲專。但相較於學京劇的學生畢業後可直接進入國家劇團演出,捧的是公家鐵飯碗,去年甫出校門的歌仔戲科第一屆畢業生,則面臨前途未卜的窘境。
既不願進入江河日下的外台戲團,也無那個「腹內」和「戲膽」做活戲,然而內台公演的機會又寥寥可數。部分畢業生加入了歌仔戲團不定期演出電視和劇場,但也有人放棄了苦學多年的歌仔戲,另謀出路。
成立歌仔戲的國家劇團,始終是眾多歌仔戲藝人的心願。「演員生活安定,藝術才會進步,」歌仔戲演員呂福祿語重心長地說。雖有反對聲浪擔心國家劇團將與民爭利,但是在目前演員收入和出路極不穩定的狀況之下,要談藝術提昇的確困難重重。

壓不扁的野菊花
歌仔戲與台灣一同走過了百年來的風風雨雨,分擔著台灣人的歡笑與悲傷,也承受過台灣人的打壓、輕蔑和漠視。如今,歌仔戲還能以電視、外台、現代劇場以及本地歌仔等各種形式,艱難地並存著,實在不得不令人佩服它的適應力與生命力,也令人不得不正視歌仔戲的未來前途。
明華園的成功經驗,其實仍根植於歌仔戲這個劇種與生俱來的驚人彈性和包容度。不論是以藝文活動的姿態登堂入室,或是在民間外台扮演娛神、娛人的角色,歌仔戲從業者若能貼合社會脈動積極思考,善用歌仔戲兼容並蓄的特質,要振衰起敝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實,比起存在了兩百多年的京劇、四百多年的崑曲,僅僅一百多歲的歌仔戲還算是個年輕劇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時代巨輪以浩大聲勢不停滾動,我們仍期許歌仔戲像是一朵壓不扁的野菊花,緊抓著腳下的泥土,持續吸收新時代的新鮮養分,吐露屬於台灣的芬芳。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看布袋戲


       布袋戲是臺灣擁有最多表演風格、最具表演活力的戲劇。可以在政府舉辦的文化廣場,看到以木製彩樓、現場鑼鼓音樂及傳統小戲偶演出的古典布袋戲;也可以在民間廟會活動,看到以簡易彩繪布景、現場聲光特效及中型金光戲偶演出的金光布袋戲;更可以在電視頻道上,看到精心布置的場景、運用剪輯聲光、動作特效、以大型電視布袋戲戲偶演出的電視布袋戲。 


布袋戲是由兩百多年前中國大陸福建泉州、漳州移民引進使用南管、潮調音樂曲調的古典布袋戲開始,在臺灣歷經幾個世代的傳衍,不同世代的演師陸續加入北管音樂、平劇音樂、日本流行音樂、西洋音樂、歌仔調音樂,並突破木製彩樓、舞臺的限制,引進商業劇場的編劇,加入電子化聲、光效果,而遞變為商業劇場的金光布袋戲與電視布袋戲。經此長期演變發展,布袋戲乃成為特具臺灣文化風格的臺灣布袋戲。 


一齣布袋戲就是結合地方語言、民俗音樂、雕刻、彩繪、刺繡、掌中操偶技巧等文化的綜合體。布袋戲的主演就像是一位言語、手掌特技的魔術師,控制著整齣戲劇的演出;後場的樂師則是一支小型樂隊,要能演奏管絃的哀怨、細膩與鑼鼓的雄壯、緊湊,而木製雕刻的戲偶頭、戲臺是古典雕刻藝術的展現,戲偶衣服的刺繡則是歷史文化及刺繡藝術的展現。 


主演是布袋戲表演的靈魂人物,學習技藝的過程比一般演員更辛苦,他要揣摩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物的說話語氣、用辭,表現生、旦、淨、末、丑、雜各種角色,學習操作這些角色寫信、喝酒、使用武器的動作神態,要讓每一個戲偶踏上舞臺時,都能展現各自獨特的風格與語氣。此外,他還必須像一位說書者,由他一個人將整個故事的情節表現出來。因此一位主演必須既能說又能演,達到「 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的舞臺成就。 


尤其,一九五到一九七年代,臺灣布袋戲引進商業劇場表演風格,在戲院演出的金光布袋戲及電視播送的電視布袋戲中,編劇家創造許多造型奇特的角色,並賦予他們獨特的口頭禪,引起社會大眾笑謔模仿的風氣,招致衛道人士的批評,甚至當時保守的政府單位也出面干涉禁止。 


音樂的使用,在臺灣布袋戲裡變化極大。早期是以傳統的南管音樂、潮調音樂作為主軸,用固定的曲牌、唱腔搭配戲偶演出;中期則改變為節奏變化多的北管音樂與平劇音樂;一九五年以後為適應商業劇場的演出,便引進錄音配樂;到一九七年代電視布袋戲興起後,除用剪輯配樂外,更針對劇中角色創作歌曲、配樂,來烘托、渲染角色的夢幻色彩。 


古典布袋戲使用的是一尺(30cm)左右的小戲偶,戲偶頭是手工木雕,臉譜造型除照年齡、性別不同雕刻外,也依照角色的個性,用黑色代表粗魯莽撞,紅色代表忠心、誠實,青色代表陰險毒辣,來塑造花臉型偶頭;戲偶所穿的衣服,更代表著傳統社會階級,貴族穿著華麗的衣服,上面繡著動物、花、鳥的圖騰,平民百姓則只能穿素色無花的衣服。一九年金光布袋戲流行,為適應需要,戲偶增大為一尺半(45cm),偶頭依編劇的創作,突破以往造型,成為千奇百怪的型態,衣服則大幅度簡化;到了一九七年代電視布袋戲,更把戲偶拉大為三尺(90cm),偶頭大小近似人類比例,衣服雖不強調刺繡,但是會依照角色的性別做整體造形設計。 


表演舞臺方面,也是變化極大,古典布袋戲使用木雕彩樓,侷限於較狹窄的空間;一九五年代金光布袋戲則是加大表演空間,用簡便彩繪布景做舞臺,加大戲偶舞弄的範圍;一九七年代電視布袋戲更跳脫固定的舞臺,搭設複雜、變化立體的布景做舞臺,擴大戲偶揮灑想像的空間。 


目前,臺灣布袋戲仍是在遞變中,代表著傳統、固有色彩的古典布袋戲仍有演出,但己僅限於少數具有古老傳承的老戲團;大多數的劇團,多是在廟會演出金光布袋戲,有的極盡聲、光的特技效果,有的僅能隨著錄音口白操作戲偶;而電視布袋戲則是寡頭壟斷,僅由少數幾個家族成員壟斷經營 


 臺灣布袋戲是深入臺灣民間社會的戲劇,曾在不同年代裡提供臺灣民眾最好的娛樂與休閒需要,現在雖不再是最重要的戲劇活動,但仍然能跟隨時代潮流,提供戲劇魅力。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明節的習俗


 



掃墓


        清明節中最明顯的活動是掃墓。掃墓又稱墓祭,祭掃,上墳。掃墓表示著對親人的思念及尊敬。


        掃墓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已有,在秦代以前已有,但了唐代才固定在寒食節,而此習俗亦流傳至今,每當清明節均是人山人海,而清明之所以能流傳至今,這與中國古代宗法制度和此派所生的重考觀念有密切關係。


 


 


 


拔河﹑盪千秋


        拔河發明於春秋之時,當時稱作〝牽鈞〞。拔河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最初在軍隊中訓練士兵後來才流行於民昌。在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參加比的人數多達千人以上觀眾在熱鬧著更是人山人海,因此,清明沷河為了習俗之一。


        秋千,當古時叫作〝鞦韆〞。漢武帝,〝千秋〞一字含有雖死但永垂不朽的意思。為了避忌諱所以就把〝千秋〞一字改為〝秋千〞。早在原始社會,失民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樹,便做了秋千的雛形。據《開元天寶遺集》中載,唐天寶年間,因寒食節天氣很冷所以宮中到處設有秋千,令宮娥蕩秋千取樂,秋千在空中蕩來蕩去,翩翩若笑猶如僊女一般,所以夏令稱之為〝羊僊之戲〞,及後民間百姓爭先效仿,受到婦女們的喜愛而秋千成為了清明的習俗。


 



        火亦有新舊之分,當換季之時,新取的火叫〝新火〞,前一季的火就叫〝舊火〞。原因是古人四季用不同的木材尿火,春天取榆,稱柳之火;夏天取棗稱杏之火;秋天取皁柞稱楢;冬天取槐,稱檀之火。


        因為寒食節全國禁火寒食,把所有的火都熄滅了,所以了清明節便要重新鑽木取火。唐代帝在清明這一天,要舉行賜火儀式,而把新火賜給臣,以表示對大臣的寵愛。而據說若誰先能鑽得火獻給皇帝,便可得到皇帝的重賞,因此,每年參加鑽火的人越來越多,亦因此而在清明節時盛行。


 













1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赤山龍湖巖


赤山觀音佛祖誕

□二月十二~十九日
□六甲鄉龍湖村赤山龍湖巖
□觀音菩薩

    赤山龍湖巖位在六甲鄉往珊瑚潭水庫的途中,為明鄭參軍陳永華
所建,諸羅縣志即載:「龍湖巖在開化里赤山庄,明官陳永華建」。
相傳陳氏有一日路經此地,「偶聞兩僧誦經而有所領悟,又鑑本地右
一環山,前臨龍湖潭,碧蓮浮水,花木幽生,堪稱勝境,乃決意建立
佛寺於此,奉祀觀世音菩薩,為台灣第一古寺。」(該寺治革誌)康熙
年間,延請福建高僧參徹禪師(又名擇參禪師)到此傳法講道,後人尊
為第一代祖。

    陳永華死後葬於柳營鄉果毅村大潭山,民間傳說此地為「龍蝦母
穴」,與龍湖巖的「龍蝦公穴」東西相對遙望;這與「南瀛一尾龍」
的說法稍異,一般都相信台南縣的地脈,有一條龍盤踞其間,龍頭在
龍湖巖,龍喉在麻豆水堀頭(麻豆代天府發源地),龍身則在南鯤鯓廟
,其實,這三座寺廟皆是本縣的人群廟,以「龍」串連而成一個完整
故事,倒頗為恰當而有趣。

    赤山龍湖巖主神觀音佛祖,俗稱「觀音大媽」,相傳祂是康熙初
期被洪水由永康洲仔尾沖來的一塊青斗石,由於外貌酷似觀音,農人
胡劍刀發現後,好奇而用牛車載回,可是經過赤山巖時,再也拉不動
,後來經「跌杯」請示,始知佛意在此住錫,遂迎奉入寺。

    「佛祖」是觀音菩薩通俗化升格後的民間泛稱,亦佛亦道,神格
頗高,是台灣民間的強勢信仰,每年二月十九日觀音聖誕時,主祀佛
祖的各地寺廟,都會舉行或大或小的祭祀活動;自然成為各地的「祖
廟」或「權威廟」,因此,每年前來謁祖或朝拜的各地進香團,自是
絡繹不絕,人山人海。

    龍湖巖的香期,在二月十九日前五、六天,就已經開始了,但高
潮還是在十七、十八和香期間的假日。進香團如同其他地區一樣,主
要是神轎、陣頭和香客,目前的朝聖路線是:經六甲入山門,進香畢
,由後門向官田方向離去,以避免交通堵塞。而在十九日的前後,六
甲鄉的十二個村落,也同時舉行輪流宴客,以慶佛誕。

    龍湖巖自開山以來,重修七次,今天規模,是民國五十二年間六
甲和官田兩鄉廿二村共同修建,寺園景觀華麗清幽,綠蔭宜人,目前
已是南台灣重要的觀光聖地。

    值得一提的是,巖前左側那棵三百年樹齡的大榕樹下,豎有一塊
乾隆四十七(一七八二)年立的「孫大爺開租碑」,這是赤山父老紀念
地方官孫大爺奏准減輕田賦的「感謝狀」,極具歷史意義,亦具古蹟
價值。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月十五日上午


○仁德鄉太子村岳王廟


○岳王                                                


 


岳飛,字鵬舉,宋河南湯陰人,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死後


被尊為岳王.岳武穆或精忠武穆王。


民間祭祀岳飛,始於明太祖廢「武成王廟制」以後,但清代因


岳飛是抗「金」名將,所以不鼓勵祭拜。直到民國三年,大總


統令創「關岳廟制度」,規定大殿正位左奉關羽.右奉岳飛,並


從祀歷代名將廿四人,至此,民間奉祀岳飛始見公開。不過,


台灣地區多附祀於關帝廟或武聖廟,專屬廟宇並不多,據統計


只有十二座,其中以台南縣的七座為最多,後壁鄉有三座,永


康鄉有兩座,新營市有一座,仁德鄉有一座,其中以坐落在仁


德鄉太子村的「岳王廟」較享盛名,因為她每年都於岳王誕辰


正日的二月十五日上午,舉行隆重的釋奠大禮。


岳王廟係郭光侯創建於道光廿八(一八四八)年,初稱「元帥廟」


,廟向坐東朝西,咸豐七(一八五七)年改建為今天坐北朝南的


廟向:之後於光緒三(一八七七)年.民國卅六年各重修一次,民


國卅八年縣政府以其主祀岳飛,正式命名為「岳王廟」。由於


廟宇結構全屬木造,雖在民國五十年曾再翻修一次,但仍慘遭


白蟻侵蝕,廟方遂決定改建,乃從七十七年起動工開始興築。


仁德鄉岳王廟的釋典大禮,依例都由台南縣長擔任正獻官(縣長


不克前來,則由民政局長代之),所在地的仁德鄉長和轄區歸仁


警分局長擔任陪獻官,鄉內各機關代表和當地的長興國小學生


三百餘人參加,祭祀人員皆穿著藍色長褂。以示端莊。會場伴


奏循例鄀由長興國小鼓笛樂隊擔任!釋典大禮由縣長主祭,依


古禮分別按上香.獻花.獻爵.獻帛並讀祝等程序進行,然後與會


人員分批鞠躬致敬,最後齊唱「滿江紅」,整個大禮在悠揚的


音樂聲中結束,前後大約四十分鐘。


每年的釋典大禮舉行時,岳武穆的後裔廿六至廿八世子孫,都


會有代表前來參加,這也算係一種飲水思源的孝道表現!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㝢二月十四日~十六日中之一日下午                                 


㝢佳里鎮子龍里永昌宮


㝢趙府千歲


永昌宮 子龍永昌宮主祀三國時代蜀國英雄趙子龍(趙雲) ,俗稱「子龍爺」或「子龍爺公」,始建於民國四 年,民國七十八年重建。建廟由來乃相傳明鄭時期 ,採屯田政策,有一林姓軍人攜眷拓墾於今「廟後 溝」一帶,某日從溝中撿拾一塊刻有「趙子龍」三 字的木頭,遂雕為趙子龍神像,並立草廟奉祀,稱 為「永昌宮」。今廟貌係民國四年由經營糖廓致富 的林波所倡建,大抵模仿佳里鎮的金唐殿外貌而建 。臺灣主祀趙子龍的廟宇,除了佳里鎮永昌宮,還 有臺中大肚鄉大肚村台興宮,雲林虎尾鎮埒內星拱 雲宮,以及臺南東山鄉東原村子龍廟。


 煮油安宅 本鎮子龍里永昌宮現今仍保有本縣僅有的以挨家 挨戶方式的「煮油」習俗。約在農曆二月中旬舉 行,在一口盛有「火油」的新鼎內,放置一顆綿 紙材質做成的「火心」,再以竹椅抬著新鼎,到 每戶人家的正廳,由「紅頭仔」(師公)口含米 酒往點燃的火心噴,此時就有烈火往上竄升。藉 此以驅邪祈安,淨身安宅。


圖片預覽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月十二日下午~夜間
□學甲鎮新生里法源禪寺
□釋迦牟尼

    「朝山」意指「到名山寺廟去進香」,是佛教徒頗為重要的宗教
活動,今天台灣「朝山法會」的精神,大抵源自「虛雲大師發願朝山
」的故事而來。

    相傳虛雲大師(一八四○-一九六○,湖南湘鄉人)在十九歲出家
學佛後,為感念父母恩,遂發願朝拜四大名山,藉以自我懺悔消災免
難,並消眾生諸種惡業,此四山為:

    山西省五台山/係大智文殊菩薩的道場;
    四川省峨嵋山/係大行普賢菩薩的道場;
    安微省九華山/係大願地藏菩薩的道場;
    浙江省普陀山/係大悲觀音菩薩的道場。

    在朝山過程中,曾數度病倒,但虛雲毅力頗堅,觀音菩薩大為感
動,屢次化身舀水相救,終能走完四大名山;學甲法源禪寺的朝山法
會,即秉持此一理念而舉行。

    法源禪寺歲時的朝山法會有兩次,其時間和路線為:

    二月十二/奇數年由西向東,即由學甲光華里過港仔「阿彌陀
佛」佛像處到法源禪寺,全程二.三公里;偶數年則由東向西,即由
學甲新榮里東寮「南無阿彌陀佛」石碑處到法源禪寺,全程一.六公
里;這天的主角菩薩是觀世音,參加者為以學甲鎮為中心的北門區各
佛教徒。

    七月廿九/由北向南,即由火葬場靈骨塔到法源禪寺,全程僅
一公里;此日的主角菩薩是地藏王,參加人數較少,以禪寺的女尼為
主。

    朝山法會的儀式,大致有四個階段:

    演淨/由法源禪寺住持開雲大師主持誦經贊嘆菩薩,時間約莫
十分鐘;其間,參加者皆合掌於胸隨唱。

    行腳/演淨畢,眾人三人一伍,由禪寺女尼帶頭朝寺前進,直
到「朝山」起點。

    朝山/大約離寺一公里左右,開始「朝山」,即三步一跪的伏
地拜佛禮,其行、止、足、起都有一定節奏,由一女尼主唱,數人於
隊伍前後按拍敲鐘,配合如下:
    行/南無觀世音菩薩(鐘聲一下)
    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鐘聲一下)
    起/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行/南無觀世音菩薩(鐘聲一下)
    如此反覆誦唱,直到入寺;其中,除「南無觀世音菩薩」是用唱
的以外,其餘四句皆為一字一拍的口白。在整個朝山途中,隊伍左側
每隔三大步就放置一盞燈籠,排列成行,煞為壯觀,表面上看,它是
為求安全的交通界線,事實上,它是具有宗教莊嚴和引導走向光明的
意義。

    朝山三步一跪的速度,大抵二至三百公尺為一小時,所以回到禪
寺,都得花上三至五個小時,要走完、跪完、拜完這一趟行程,是非
常辛苦的,這是毅力的考驗!

    回向/入寺後,各伍一一行伏地跪拜禮,然後「問訊」,即向
釋迦牟尼佛一鞠躬致敬;眾人皆行畢,集合「做儀式」,先「懺悔」
,自我贖懺罪孽,然後「皈衣」,誠心歸向佛門;最後「回向」,將
功德回給眾生,齊唱「回向文」:
    朝山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該回向;
    普願沉力諸友情,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剎;
    摩訶般若波羅密。

    唱畢,三拜問訊後,朝山圓滿結束。

    從法源禪寺的整個朝山祭儀來看,除了原始的懺悔消災意義外,
實際上也雜夾了超度車禍亡靈的信仰在內,目前該寺正醞釀「每年一
條路」的舉行朝山法會。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月二十日


 永康鄉西勢村廣興宮


 謝府元帥


 


 



這一天,凡是正月二十日以前一年中生男丁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鄉親品嚐,同感喜悅。「分餅」習俗的由來,相傳是一百多年前,庄民為祈求生兒而齊集在庄頭信仰中心的廣興宮前,向主神謝府元帥許願,若能「喜獲麟兒」,將來一定豐盛祭祀,演戲酬神,並「挑餅」分送庄民;後來,庄民真的生了兒子,於是相約在主神誕辰的正月二十日分餅還願,於是主神誕辰日的正月二十日,就成了這四個村庄代代相傳的喜悅日子了。水餅是一種包有糖膏、或芋、金桔的圓形麵粉煎餅,厚度約莫一公分,直徑約一台尺,清甜可囗,多委由當地糕餅店製作,有大小兩種,大者一斤重,小者半斤重。送大餅或送小餅,完全依個人的經濟能力而定。在分送水餅之前般都選擇上,最慢也在中午以前,這些人家都會準備三牲酒禮,水餅和新的童裝,或攜帶該位新生男童,前往坐落在番薯厝,俗稱元帥廟的廣興宮燒金拜,感謝守護神謝府元帥的祐賜,並祈求該童平安長大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分送水餅,當地稱作幸餅,充滿祈福延壽的意涵,時間是正月二十的下午一點半到三點,西勢村在一點半,崙頂里在兩點半。水餅的分送有兩種,一是「福份餅」,一是「老大餅」。




前者是分給住在庄內而具有「福份」資格的庄民,所謂「福份」,就是廣興宮登記有案的會員,只有男性,沒有女性,每年必須按時向廣興宮繳交「福份錢」,分餅時,一戶中有幾個福份就送幾塊水餅,如三個就分三塊,五個就送五塊。換句話說,這一年此一村庄有五個誕生兒,某某戶有三個福份,那麼這戶今年就可以「領」到十五塊水餅;後者是送給滿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是不必繳交「福份錢」的,祝他們延年益壽,永遠健康,充滿溫馨。





永康市西勢里一帶的分餅習俗,已經流傳了一百多年,每屆分餅節,四庄喜洋洋,分餅也分了喜氣。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元月中旬


口佳里鎮建南里金唐殿


口朱雷殷三王


  金唐殿的前身可能是蕭瓏社的公廨,在今廟 旁,原祀有「阿立祖」;明鄭時 期,漢人入墾後,因初到台灣,無處供奉帶自家鄉「渡海保平安」的保護神「蕭 王爺」和「佛祖媽」,曾暫時寄奉於公廨,內與「阿立祖」同居。後來平埔族人 受漢人影響也裝塑神明「金元帥」和「方娘娘」,同祀於公廨內,形成「番仔佛 」和「唐山佛」合祀的有趣景象。由此或許可提供我們「埔漢交通」與「平埔族 漢化」的一點訊息。

  十七世紀末,漢人己在此發展成散村型的「蕭瓏庄」,遂有建廟之議;康熙三 十七年(1698年),被認為是蕭瓏庄漢人開基祖的 林可棟,獻今廟址建廟,仍合祀 漢番神並獻一匾為「宏文求莫」。乾隆年間,庄民因為聽說奉祀朱、池、李三老 爺的「台灣縣保大西里大人廟」(即今台南縣歸仁鄉大人廟)神威顯赫,香火鼎 盛,遂前往「分香」迎回奉祀;之後,信者日眾,香火不斷,不僅逐漸取代原有 漢番神明而成為主神,同時廟也改稱「代天府」。不夠,雕造的金身是朱府千歲、 雷府千歲和殷府千歲等三姓王爺,而非「大人廟三老爺的朱、池、李三王爺。其 原因可能有三:其一,迎神者誤聽所致;其二,塑造不同稱謂,以避「偷香」之 嫌;其三,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影響。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林爽文事件席捲南台灣,由於蕭瓏莊民以角頭分 陣,替被困於此地官兵解圍,助戰有功,因而受到清廷「賜旨石建義民亭」褒 揚,義民亭建於廟北,「聖旨牌」豎立於亭內,時間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由於有清廷賜贈「聖旨牌」之故,在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竣工後,廟名即 據此而改為「金唐殿」,沿稱至今。迨至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特聘交趾陶名 匠葉麟趾(即葉王)前來主持,奠下金唐殿今日之規模。再至1928年,復有佳里莊 長黃深淵(作者黃振義之二伯父)重修金唐殿之議,乃聘廣東汕頭剪黏名匠何金龍前 來,一改交趾陶裝飾為剪黏作品。金唐殿現存何金龍的剪粘作品約百尊左右,其所組 合人物造形均隨興所至,再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而將人物色彩、大小、動勢、衣 飾等,完全達到整體一致的美感。由於金唐殿內,內牆及牆垛兩側受 到空間與格局的限制,所以剪粘作品尺寸較小,但技巧精湛無比,人物表情及姿 態均栩栩如生,其中以 國父塑像最具代表性。1993年11月間又動工翻修,而於 1995年6月間完工。

  金唐殿「蕭瓏香」的轄境遼闊,區域廣大,大抵以日治初期的「蕭瓏堡」為範圍,地跨今日佳里、西港和七股等三鄉鎮,統稱為「十七角頭廿四村庄」。「蕭瓏 香」是清中葉以後或日治時期盛行於佳里地區的刈香活動,可分為「日香」和「 暗香」兩種。「暗香」也稱「暗藝」也就是在晚上舉行的民藝活動,到了1937年 稍後,日本政府以中日戰爭爆發,治安堪慮為由強迫禁止,至今未再舉行。至於 「日香」則是白天舉行的人神繞境活動,然而「日香」大致在1895年即暫劃休止 符,理由是乙未抗日「蕭瓏大屠殺」人口大滅所致;至1987年才全面恢復舉行三 年一科,一科三天的「蕭瓏香」。「刈香」是台灣西南沿海一帶對神明「繞境」 活動的特有稱謂,意為「神明出巡,綏靖轄域」,目的在祈求地方平安,人神永樂 。祭典是對神的節目,遶境則是對人的活動。各地舉行刈香時間不一,但香期皆 為三天。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預覽圖片預覽


鹽水鎮上放蜂炮

□元月十五日入夜
□鹽水鎮武廟里武廟
□關聖帝君

    鹽水舊名大龜肉;又稱月津或月港,自明鄭部將何積善、范文章
率軍屯田,以及參軍陳永華次子陳漢光領民入墾以來,在雍乾時期已
形成市街,並為閩、廈一帶的貿易港,和府城(台南)與諸羅(嘉義)間
的中介宿站,商務繁忙,輻舟雲集,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
之稱;可是光緒元(一八七五)年的月津港淤塞,十一(一八八五)年的
瘟疫和廿一(一八九五)年的「伏見宮貞愛親王登陸大屠殺,終導致鹽
水的「繁華轉頭空」,再加上第二次世界戰爭末期盟軍的焦土轟炸,
更使得鹽水從此走下了璀燦的歷史舞台!然而每年元宵節的「放蜂炮
」,並沒有被歷史湮沒,它依然是鹽水人的「瘋狂」行動!

    鹽水鎮的燃放蜂炮,據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由來典故,說
法有多種,最通俗的故事是:光緒十一年,鹽水地區流行霍亂瘟疫,
亡傷慘重,庄民遂求神於關聖帝君,選擇正月十五日的晚上,出巡遶
境,綏靖地方,神轎所到之處,各戶皆燃放爆竹,終驅走瘟疫;爾後
庄民為感念關老爺的「顯聖伏魔」,乃依例行事,於每年元宵舉行,
而演變成為今天台灣一個重要的「蜂炮之城」。

    蜂炮造形皆以木條為基架,內置千百支各式的沖天炮,炮心相連
,外形再加以裝飾,使其造形化,但大小不一,民宅皆小型,公司行
號、民間團體或賺大錢者則多大型,每座燃放時間大約三至八分鐘,
每年燃放的大小炮城,都在三百五十座光景。

    數十年前的蜂炮,大多自己動手製作,但近二、三十年則多委人
設計製作,已儼若一項專門技術,尤以大型蜂炮更是爭妍鬥勝,力求
突出,余新賀、余慶長父子和黃慶堂先生都是此地的製作好手;民國
七十四、五年連續兩年的春節過後,武廟都在廟前空地舉行造形比賽
和展覽,七十七年更集中於鹽水國小禮堂公開展示,可見競美之一斑
!今天,「鹽水蜂炮」已名聞遐邇,早有「輸出」的記錄,如虎尾鎮
中元普度、土城聖母廟元宵夜所燃放的蜂炮,即都來自鹽水。

    燃放蜂炮由入夜六點開始,一直到凌晨三、四點才結束。二、三
十頂以鐵絲網罩封的神轎,在「全副武裝」的轎伕推扶下,兵分兩路
,由武廟出發,遊遍鎮內大街小巷,所到之處,鞭炮響徹雲霄,同時
也是燃放蜂炮之時,「主家人」把炮城抬到馬路中央,先撕下寫有「
恭祝文衡聖帝千秋」的紅紙,祭拜後火化,這表示已把這座炮城獻給
關老爺了,然後引燃炮心,說時遲,那時快,沖天炮響著如口哨般的
尖銳叫聲,有如蜂群齊攻,奪人心魄,觀賞者則如驚弓之鳥,哇哇大
叫!而神轎亦在此時「犁轎」受禮。

    雖然放蜂炮有著「明顯可見」的危險,而社教單位也一直在要求
改良,可是鹽水人卻仍樂此不疲,畢竟它是鹽水人生活中最精彩的一
部分,也是凝聚團結力的最佳活動。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碧軒寺佛祖回駕

□元月十日
□東山鄉東山村碧軒寺
□觀音佛祖

俗稱「正二媽」的東山鄉碧軒寺主神觀音佛祖,係關仔嶺火山大
仙寺(舊巖)第三代住持應祥禪師(為第一代參徹之徒孫),於嘉慶元(
一七九六)年建碧雲寺(新巖)時,由大仙寺迎請而來的觀音分身,直
到光緒二十(一八九四)年,因碧雲寺遭兵燹(抗日)焚毀始移駕此地,
因此嗣後,碧軒寺即視碧雲寺為「祖家」(但非「祖廟」;祖廟有從
屬關係,祖家則為遷移關係),每年十二月廿三日「正二媽」都得回
祖家過年,然後在翌年的正月初十才迎回碧軒寺。

迎駕大典於初十凌晨舉行,在碧軒寺住持的誦經禮佛過後,坐於
四轎中的「正二媽」即行啟程,每年都在兩點半左右,沿著產業小道
摸黑下山,經白河鎮六重溪、石廟仔、檨仔坑(約六點)、山仔頂、刺
桐崎、崁頭農場、竹圍、土庫進入中洲,並在此換上八人大轎,然後
經崁仔頭、過白水溪(中午時分)進入東山鄉境,治大街而入廟完成迎
駕大典,時在當日下午四點半左右,前後約十五小時,全程近六十公
里。

迎駕佛祖本來是轄境各庄集體上山,後因山路狹小,夜行不便,
才於民國七十四年起改採輪流制,由東山街面三廟輪流主辦,主辦廟
的村長則負責整個迎駕的調度,指揮和聯繫,時間如下:
北勢武興宮(五府千歲)/子、卯、午、酉年。
埔仔尾民寧宮(天下聖母)/寅、巳、申、亥年。
東勢廣安宮(五府千歲)/丑、辰、未、戌年。

基本上,碧軒寺的佛祖迎駕大典,於下山的同時,沿途也做遶境
祈安活動,因此,每到庄頭,該庄即會以神轎和陣頭前來路口等候「
接香」,然後引入該庄遊行;而一路下來,「接香」者如滾雪球般的
愈來愈多,所以回到東山街面時,神轎、陣頭已綿延數里,每年都維
持在五十陣左右,光是一個三進三退的「入廟」儀式,就得花上兩三
個鐘頭。

佛祖回駕後,稍作休息,立即遶巡市區各街巷,並由正月十一日
起,外巡轄境,區域包括東山鄉十六個村和白河鎮四個里,時間長達
一個半月,其方式採庄與庄的密集接力,此庄遊過,彼庄迎走,如此
「傳遞」下去,直到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始在前一天返寺。而這段
「外巡日」所經各村落,在遶巡之餘,也同時展開大拜拜和大宴客。

大體上,外巡可分為兩個時段,前半段由正月十一至二月初一,
以平地村庄為主,其中有五天南下高雄永安鄉維新村竹仔港(此地是
當年參徹禪師的登陸地,每年竹仔港也都組團前來途中接香);後半
段由二月初二至十七日,以山區村落為主,路線一年由東而西,一
年由西而東。

以今觀察碧軒寺的迎佛祖,未來數年仍有民俗魅力!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港過生火


元月六日下午


麻豆鎮北勢里過港仔玉清宮


主祀  清水祖師


  「過火」是台灣民間「踩踏火盆」的習俗,大致有過金火、過炭火、過柴火三類,前兩類到處可見,唯過柴火近流行於本鎮北勢寮一帶,算係台灣相當獨特的信仰儀式。目前北勢寮一帶,尚有兩個村庄仍不時舉行過柴火習俗,一為東平寮的三洽宮,一為過港仔的玉清宮,後者完全不撒任何鹽米,稱作「過生火」,危險性較高;過火的對象僅限於男性,而且必須「乾淨」者,家中有喪或曾進入產婦房間者,都不可以參加。過火的順序,在乩童、手轎過後,接著是玉清宮大小神像,由庄民捧著一尊一尊過,之後,才輪由庄民自由過。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埔庄過七星橋 


元月一~三日


麻豆鎮海埔里池王府


主祀  池府千歲


  七星橋亦云「七星燈」或「平安橋」,全稱為「七星平安橋解運消災大法會」,是一種不夾雜其他宗教功能,純為消災解厄而設計的祭儀。七星橋的搭設,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市一座木橋或拱橋,但定稱為「過關度限七星平安橋」的海埔池王府七星橋,則較特異,除了祀神眾多外,七星橋之前尚增列四關,依前進路線為:神案、水雷關、災厄關、風火關、脫離關、七星平安橋,最後接受「紅頭仔」的解運。


海埔池王府請水

  海埔池王府位在俗稱「王爺埔」的鎮西郊外,主神池府千歲,是近年來本縣新興的大廟之一。建廟之初,因「遇祭典日期,卻無處乞火或謁祖,欲尋根,除非去大陸探究,別無他處。在不得不之下,只有遵池府王爺指示,排駕海口頭前寮大道公埔謁祖請水以酬神恩」,因此,於每年池府千歲誕辰正日的六月十八日前的週日,籌組香陣,舉行「請水」祭典。

  「請水」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常態性活動,多在廟會前舉行,於當年先民或主神登陸地點「汲水」迎回鎮殿,與「請火」意義一樣,同具尋根、思源之意。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嗆功夫、練家子







ENTER《歡迎進入》
 





















































































相關活動資訊請參考:南海紫竹寺內門國小

日 期



活 動



時 間



地 點



3月24日(六)
3月25日(日)


全國大專院校創意陣頭初賽 10:00~16:00南海紫竹寺

宋江畫臉



11:00~15:00



南海紫竹寺



3月31日(六)



2007內門宋江陣活動開幕暨全國大專院校創意陣頭決賽



09:30~16:30



南海紫竹寺



宋江晚會



19:00~22:00



南海紫竹寺


4月01日(日)

我的夢時代─創意陣頭表演賽



10:00~11:00



高雄市夢時代廣場



青春驚豔─創意陣頭表演賽



13:00~16:30



高雄縣立體育場



王者之璽─創意陣頭頒獎典禮



16:30~10:00



高雄縣立體育場



4月02日(一)

4月04日(三)



2007第三屆觀音佛祖盃─
全國民俗藝陣觀摩賽
(宋江陣、跳鼓陣、龍陣、舞獅)


 

南海紫竹寺



體驗感恩祈福─遶境之旅,來吃飯湯


  

4月05日(四)

4月08日(日)



文武陣頭大匯演


 

南海紫竹寺



3月31日(六)

4月08日(日)



總舖師文化饗宴─
南海紫竹寺天天有好吃的羅漢餐


  

羅漢門文化導覽之旅─
免費的文史導覽專車與導覽員,帶您暢遊內門景點



08:00~18:00


 

兵器文物展


  

遶境攝影展


  

農特產品、特色商品展


  


top




















話宋江惡地好陣宋江陣頭文武鬥陣






















*



惡地好陣










來到高雄縣內門鄉,一個台灣藝陣密度第一、藝陣文化發展最
蓬勃的所在;這裡地質惡劣,人稱「惡地」,早期艱困生存環
境下,為迎神謝神安定民心的廟會,為捍衛家園、與環境搏鬥
,於是發展出一個個不同特色、團結強身的民俗藝陣,這些藝
陣興起,道出俠客之鄉其來有自。











◎歷史文風鼎盛
內門鄉位於高雄縣旗山鎮與台南縣南化鄉之間,早年平埔族曾經徙居於此,稱為 Rouhan, 漢譯為「羅漢」,由於是清代台灣府治東屏之關門,乃有羅漢門的舊稱。


內門鄉雖開發的早,但由於地勢受限於崇高峻嶺的環繞,加上地質貧脊,至今仍保留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型態,地方居民生活淳樸,也是台灣講學最早的地方,明末太學士沈光文,因不滿鄭經軍政不振,作賦諷之,後變服逃至羅漢門,教授生徒,當時跟隨沈光文避難的人,多鴻博之士,聚集興學,文風盛一時。地方人士發展地方教育,興師辦學,創設「翠文書院」,附近鄉鎮聞風來就讀,帶動內門文化的發展。
















*



藝陣&宗教信仰,全民運動,信仰中心─南海紫竹寺






















紫竹寺 
內門各式藝陣的發展,與宗教信仰有密切關係。為了
酬謝神明,內門各村落紛紛發展各式陣頭表演,長久
以來,更是意外成為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因素。



由於藝陣蓬勃,改寫了內門鄉社區結構的型態,不論
老中青少,不論離家多遠,對家鄉的向心力總是特別
雄厚。每逢春節開始一直到農曆二、三月之間,也就
是觀音佛祖誕生日前後,就是內門鄉民「鮭魚迴流」
紛紛返鄉的日子。


宗教信仰,是民眾生活重心,主神主神觀音佛祖早在清朝就渡海台,神蹟顯赫。民國五十六年,佛祖連允六筊表示願於內埔地區建廟,民國六十五年南海紫竹寺竣工,同日舉行首次建醮大典。爾後牌樓、香客大樓、公園等設施相繼完工,四周環境綠意盎然、景色宜人,不僅成為地方信仰中心,也是遊憩好處所。目前南海紫竹寺第七屆管理委員會由戴慶惶擔任主委、李正雄擔任總幹事。


若您在團練期間星期假日來到內門鄉,隨處可見各個民俗藝陣練習的情景及薪火相傳的教授,宋江陣、七里響陣、桃花過渡、南管、北管……鼓聲、鑼聲、樂聲震撼鼓動,全都為了在佛祖誕辰日時有完美的演出。


當那繞境活動在全鄉展開,走過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遠遠望去,環繞一圈又一圈虔誠的鄉民,那壯觀景象悸動人心。正因如此堅定的宗教信仰,維繫了陣頭薪火相傳的力量,傳承悠久的常民文化,並開創出內門鄉獨有的特色。


undefined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內容文字稍小,如要觀看內文請至相簿裡點閱放大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內容文字稍小,如要觀看內文請至相簿裡點閱放大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赤山龍湖巖




  赤山龍湖巖位於台南縣六甲鄉龍湖村,近鄰烏山頭水庫,背山面水,山前中央凸出一塊平地,三面環水,猶如一座小型陸島,每當夕陽斜照,或玉兔東昇,薰風輕拂,湖水如鏡,自然形成各種不同之優美景象,故有龍湖八景之稱。緣有一修行人于山間結茅成盧,在此潛修,初稱巖山廟,創始於明朝永曆初年。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西元一六六二年),本省南部發生大水災,永康洲仔尾地方(現稱安平港支流)大水中漂流一塊青砥石,形似觀音菩薩聖像,據傳聖像係自南海普陀山漂流來台,出現此地,居民稱奇傳告,遠近信眾前來觀瞻,互爭迎請,唯奇石重莫能移,有本地五甲庄人氏胡劍刀途經此地,親見奇蹟,意欲迎回五甲庄奉祀,乃返回家中,沐浴齋戒數日,駕馳牛車前來迎請,並在聖像前祈禱,果然輕輕請上牛車,運行途中,經過本巖寺前,又沉重如故,牛車負重難行,後經請奉菩薩提示,聖像應安坐本寺,胡劍刀頓然醒悟,乃將聖像奉獻,後經本寺再加精雕細刻,更顯妙相莊嚴,傳聞遐邇,時店仔口(現名白河鎮)人吳面倫(當時頗具地方勢力,別號吳仔牆)仰慕聖像靈異,屢次率眾前來盜請或公然搶奪,均為菩薩顯聖而退,由是各方信眾,紛紛前來膜拜,因緣所至,信眾日益增多。 
  
  
  永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西元一六六五年)鄭成功部將陳永華參軍,駐軍本寺附近,時間晨鐘暮鼓,乃尋聲至寺,見二人於寺內誦經禮佛,微妙莊嚴而有所悟,見寺境優美,外苑左右環山,叢林茂密,景色秀麗,自然形成優美之景象,經勘查地理名曰「龍蝦公出港」穴地,正宜闢為佛門聖地,因是披荊斬棘,於興工中挖出菩薩相一尊及石香爐一具,現均供奉,保存寺中,翌年三月竣工,命名為赤山龍湖巖,並迎請福建高僧參徹禪師(又明擇參)前來駐錫,當時本寺佛、法、僧三保具備,為台灣省最早的佛門寶剎之一,參徹禪師亦稱本巖第一代開山祖師。 
  
  寺成之後,初僅供奉觀音菩薩聖像一尊,繼因善信朝拜日益增多,代代相傳,因而不斷增建殿宇,至民國四十四年,頌協老和尚任住持時,新建大悲殿一座,及兩側增建寮房若干間,未久又將中殿改建一新,寺宇更行巍峨宏麗,整潔莊嚴,及至老和尚圓寂後,其弟子四眾,為感其對本巖興建之功,特為老和尚增建紀念樓及舍利殿各一座,永留崇祀。 
  
  近數年來,寺內增設佛學班,使教內外青年,對佛教教育有更深之認識,以培植其善根,俾住佛法日益宏揚,民國六十一年,重建前殿及兩側寮房環湖道路,環湖欄杆等巨大工程,耗資數千萬,殿宇環境煥然一新。 
  
  近將增設火葬場並興建寶塔,赤山龍湖巖,早已成為佛教聖地,且兼風景名勝優美之觀光地區。 
  
  









觀音大士殿內景 ( 第一殿 )

由浙江普陀山漂海來台石座觀音聖像
 

gds701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