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江陣 vs. 水滸傳
宋江陣起源有宋江戲與軍事陣式兩種可能,根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高甲戲資料記載:宋江戲原本是福建地區民間廟會遊行的陣頭,出陣時成員手持各式武器,扮成《水滸傳》梁山泊人物,以各種隊型表演武打動作,後來加入簡單劇情和懸絲傀儡的身段成為戲劇型式,因表演內容都是宋江與梁山泊108條好漢的故事,因此稱為「宋江戲」,民眾俗稱為「宋江仔」。宋江戲以武打為主,藝人手執武器妝扮為梁山好漢,表演武術招式,演出劇目全出自《水滸傳》章回小說。
宋江戲流傳來台後並無朝向戲劇型式發展,反因台灣特殊的拓墾背景而回復到藝陣型態,成為保護鄉里的「宋江陣」。台灣大多數宋江陣藝人皆認為宋江陣源自《水滸傳》宋江攻城的「武陣」,或源自明末戚繼光練兵的「藤牌舞」或「鴛鴦陣」。也有認為是鄭成功為整軍習武的「五花操兵法」,此說指出宋江陣乃出自軍隊陣式。
關於宋江陣起源自軍隊操兵陣式的傳說,其實都與明代相關且有幾個共通點:一、民間自發性組織,非政府正規部隊陣式。二、以武術操練為主,非表演藝術。三、以團體陣式為主,不強調個人武功。質言之,宋江陣是民眾自組武術性藝陣,不是表演性陣頭,以集體性展現地方武力。
■ 分類械鬥下的自衛組織
宋江陣都是隸屬地方社區、廟宇,基於安全考量,地方必需具有基本自衛力量,方能嚇阻其他族群的挑釁,否則在械鬥不斷的移墾初期,不僅墾地將被併吞,生命財產也將遭受危害。在各種「分類械鬥」的威脅下,人民不得不自組武力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宋江陣也是在械鬥頻繁的情況順勢產生。
宋江陣表演內容屬武術操練,且以團體隊型變化,展現防禦態勢,從宋江陣陣式中明顯反映出軍事攻防戰,而宋江陣所持「道具」均為戰鬥武器,也可以認定宋江陣的軍事防衛屬性。宋江陣成員均由地方壯丁組成,所執「道具」是兵器,表演內容是武術,演出時沒有唱曲、口白,組織目的不在娛神或娛人,也不是為遊行踩街觀賞之用,其屬性與一般民俗藝陣截然不同。
■ 以宗教信仰凝聚向心力
宋江陣在台灣民俗藝陣中,是除了蜈蚣陣外,人數最多、規模最龐大的藝陣,且二者均以宗教信仰作為凝聚力。蜈蚣陣據傳具有除災袪邪的功能,宋江陣也具有驅邪鎮煞、保境安邦的宗教意義。
從宋江陣陣式中的八卦陣、七星陣,及操演之前必先圍成圓圈拜祖師爺「發彩」的動作來看,宋江陣不僅表現出強烈的宗教性質,更可見儀式化的莊重。另外,宋江陣所使用的武器,都貼有符令庇祐表演平安,反映宋江陣的宗教特性,演出時禁止外人穿越隊伍,以免破壞法力,也屬信仰禁忌的範疇。
■ 發揮愛護鄉土、守望相助的精神
宋江陣在台的發展,反映移民拓墾的社會背景,在漢人拓墾時期面對民變、械鬥、盜匪侵襲等種種威脅,宋江陣成為護衛鄉里、抵抗外侮的基本防衛組織,而民眾參與宋江陣也是保鄉、衛民的具體表現。
宋江陣結合武術、舞蹈、宗教等藝術,是融合多項表演藝術的武術性陣頭,而宋江陣的形成則反映台灣移民社會中自組武力以自我防衛的需求。在悲壯的漢人拓墾史上,宋江陣是人民自我保護的組織,也是人民自衛力量的結合,更展現人民求生存、衛鄉土的大愛精神。
時代的變遷與歷史的遷移,各個族群在台灣早已相互融合同化,分類械鬥亦難再現,在現今的社會狀態下,宋江陣的組織功能及目的截然改變,我們當然不能仰賴宋江陣自組武力來保衛鄉里,但宋江陣的群體力量,卻能提昇社區居民愛鄉之精神,培養民眾關心社區融入居住環境主體,凝聚社區力量發揮守望相助的動能。
留言列表